遷走10個鴿場 鴿農不滿賠償<br>后海灣幹線趕絕養鴿業

遷走10個鴿場 鴿農不滿賠償
后海灣幹線趕絕養鴿業

【記者蔡元貴報道】行政會議明日開會討論后海灣幹線是否如期動工,計劃一旦通過,徵收沿線土地工作就會展開,也是一群租地務農的鴿農及菜農面臨結業、香港養鴿業邁向衰亡的時候。

賠償比僭建戶更差
連接未來深港西部通道和元朗市區的后海灣幹線計劃將在明年中動工,政府於今年三月已刊登憲報徵詢公眾意見。根據工程構思,這條高速公路沿線最少有十戶鴿場及三戶菜田需要遷走,這批為數約一百人的農戶發現,他們獲得政府的賠償竟然較霸地僭建的寮屋居民還要差。
在洪水橋大頭山新生村養鴿十多年的劉海山指出,房屋署收地時對一些一九八二年前在官地上僭建的工場及農舍會多給一筆特惠賠償,每平方米四百三十元,但一些在一九八二年以後,依正手續申請,並得地政總署正式批准建立的農場,反而得不到這筆補償,只約有每平方米二百多元的農業設施賠償。
另一位鴿農陳鉅生「更加頭痛」,路政署對他表示只會徵收其三分之一的鴿場,賠償也只會因應三分之一農業設施計算。問題是被徵收的部份土地正是鴿場主要設施所在,包括住屋、飼料房及化糞池等,收回後,鴿場根本難以運作。陳鉅生一家九口依靠養鴿為生,鴿場結業,賠償又少,令他十分彷徨。

鮮美乳鴿或成追憶
現時香港約有二十戶鴿農,主要集中在洪水橋。劉海山說,當這群鴿農都結業後,養鴿工業將會走向衰亡,「其實𠵱家喺香港食到嘅乳鴿,九成半都係大陸冰鮮鴿或者人工餵哺嘅,肉質同香港傳統方法飼養嘅乳鴿差好遠!」
目前,本地乳鴿只有在鏞記、富臨這類高級食府才能吃到,當這批鴿農結業後,港人要品嘗最鮮美的乳鴿,恐怕更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