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合併論不會消亡

大學合併論不會消亡

新力量網絡 黃志偉

自從教統局局長李國章提出大學「合併論」以來,除了誘發出各院校未來存亡的憂慮外,更引發各院校教職員的飯碗問題。
在半年前所發表的高等教育檢討報告書中,指出未來的財政承擔問題對各院校的影響。特別是高級文憑、文憑和副學士課程等介乎中七至大學本科學士程度的專上學位,政府將會陸續撤回資助,讓其自負盈虧。結果是理大公開表明,若政府立意如此,則惟有裁員九百;而其他受影響的大專(除城大無積極反應,令人狐疑外)皆有集會抗議。有關撤資的最後決定,尚未公布,但在這種背景下,任何大學合併之言論,皆會讓人聯想政府有意逐步卸卻教育的開支承擔。
在特區政府面臨六百多億財赤壓力下,除了全力研究開徵各項新稅,拓添財源外,惟有力縮政府開支。故此,財政司司長力迫各部門削減開支1.8%之際,忽聞中、科兩大若肯合併,則加撥資源之言。難怪社會大眾,以至各院校皆憂慮合併將是糖衣毒藥,最終目的,不是要建立勢可力壓北大、清華的超級精英大學,而是大筆大筆的省回教育承擔的開支。事實上,董特首在公開場合,信誓旦旦地要為港人改善競爭力而硬銷副學士,不多久後卻要市民自行承擔有關費用。有此前科,建立超級大學之說,無非是裁撤院校、減省資源為實的美麗藉口吧!

拆彈工程一部份
除財力問題外,筆者尚有一點懷疑的是「合併論」會否是拆彈工程的一部份。猶記得特區成立後,特首政績不善。有左派人士贈言,董特首因要防範港英留下的手尾,所以未能盡展身手。港英遺留下來的有民選成份的立法會、有盡收精英的、以政務官為主的公務員管治體制、英式司法制度及大學林立的大學體制。過往的焦點,全不在大學身上。
筆者在十多年前曾聽一位親歷非殖民化過程的老師說,港英在八十年代中大增專上院校數目及增發學位,勢將過往力壓的精英人口大增。若新政權的認受性不強,或經濟出現長時期低潮,則這批大學畢業生勢必成為一批潛在的不滿力量,後果可大可小。
筆者亦曾聽聞部份左派人士認為港英後期大搞專上教育,不安好心。李局長所掀起的大學合併論,會否同時符合「拆彈」的想法?不過,眼前的政策大環境似乎是先解決財赤為先,若以此為主調來解讀「合併論」,則建立超級大學之說的潛台詞才會浮現。所以,合併論不會因現時的反應不佳而擱置,我們不妨多留神,看他何時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