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札克和小裁縫 - 蔡瀾

巴爾札克和小裁縫 - 蔡瀾

在二○○○年,巴黎出現了一本小說叫BalzacetlaPetiteTailleuseChinoise,直譯是巴爾札克和中國的小女裁縫。
作者DaiSijie是個一九五四年出生的電影工作者,八四年移民到法國,在那裏用法文著作了這本書,隔夜卻變成了一部暢銷小說,得了五個獎,外語翻譯權賣了十九個國家,而且要拍成電影。
這個奇跡是怎麼創的呢?我聽到法國的友人介紹後即刻上網購買,英文版由Knoff出版,譯者為InaRilke。
當然又是一本傷痕文學,故事敍述兩個城市的年輕人被下放到窮鄉僻野,在那裏他們受盡甘苦,後來遇到一個裁縫的女兒。其中一個青年愛上她,和她發生關係,另一個也迷戀着她,帶她到醫院打掉孩子。

諸如此類的小說在大陸一籮籮,已不是甚麼新聞,但在法國怎麼那麼賣座?原因和巴爾札克大有關係。
第一,書名先吸引了法國人,一個大作家和一個中國小女裁縫怎麼搭上?
原來青年在文革時期無書可看,從另一個下放的四眼年輕人借得了一本巴爾札克的翻譯小說,歡喜若狂,油燈下細讀之餘,還把整本書抄在大衣的裡子內。
這下子法國人可大樂,自己國家的作家原來影響到遙遠的中國,又為文革時期的無知和野蠻感到驚嘆,人人爭着要看。
書很薄,也沒有其他痕傷文學那麼一講村莊就是數十頁長的壞習慣,很快地看完,簡潔和帶些惹笑的部份,是它的特點。
性描寫也不拖泥帶水,法國人愛讀的,無性不成書。
拍成電影將是怎麼一個樣子,倒很想看看,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