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譚秀嫺報道】教育學院一項研究,把中國傳統「五育」發展為「七育」,發現參與試驗計劃的逾五百名學生,在七育中有四育未能達到基本表現,當中尤以美育評分最低。調查又顯示,女生表現較男生優異,七育共二十八項指標中,有十九項是女生勝男生。
教育學院副校長彭敬慈在優質教育基金贊助下進行均衡教育計劃,除了「德、智、體、群、美」五育外,再加上情緒智商(情)和較早前獲富商李嘉誠公開推崇的心靈智商(靈);七育每範疇再分成四項指標。
參與試驗計劃的二十八間中、小學,在去年底至本年初分欠缺表現、略有表現、基本表現、良好表現和優秀表現共五級,對五百零五名小四至中七學生進行評估。
評估結果發現,整體學生的表現僅為一般,七育中只有德、體、情三範疇達到基本或以上表現,以體育表現最佳,當中的生活習慣和個人儀表指標,皆接近良好表現水平;但美育表現最弱,四項指標全部不達基本水平,當中又以創作和評鑑最低分。
結果又顯示,女生在多項指標的表現均較男生為佳,尤其在德、群、美、情和靈方面表現明顯優勝;只有體育方面,男、女生表現勢均力敵;男生優於女生的兩項指標,分別為良好體格,以及能欣賞不同形式的美態。
此外,統計顯示,情緒智商和心靈智商,與學業表現互有關連,即是情緒智商愈高或心靈智商愈高,智育表現也愈高;至於學生就讀的年級高低,則與其七育表現無關。
彭敬慈形容,整體學生表現「麻麻地」,希望透過均衡教育,學生在七育都能達到起碼應有的基本表現;他相信均衡發展的兒童,長大後「成功機會都大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