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債券:「息跌債升」並非必然

漫談債券:「息跌債升」並非必然

債券與各類保本基金,都是較具防衞性的投資工具。債券也是到贖還期或是發債人行使提早贖還權,才有贖還價不低於購入價的保證。贖還期之前的買賣價,是依市場當時利率和發債人的信貸風險前景,和銀行買賣價差距而定的。
利率影響債券價格,而年期愈長的,價格對利率變動的敏感度愈高,價格風險也愈大,一般稱為「久期風險」(durationrisk)。例如,兩年、五年及十年期的美國國庫債券,票面息率都是四厘,發行價100.00。
     假設利率上升0.25% 價格變動
兩年   -0.48%       99.52
五年   -1.12%       98.88
十年   -2.02%       97.98
所以,長期利率雖然比短期利率高,投資時必須考慮利率前景,和比較利率曲線上不同年期的相對價值。
同樣,同年期的債券,利率水平愈低時,價格波幅(pricevolatility)也愈大。當美國十年國債利率水平是四厘時,價格風險要比六厘時高,所以購買長年期票據時,要考慮自己會否在贖還期前套現,和能否承受價格波幅。在愈低利率水平購買債券,價格上落愈大。小投資者理論上在利率低企時,不宜投放太多資金在長期票據。例如,十年期四厘票面利率,發行價100.00。
購買時利率和價格  利率上升0.25%後的價格變動
4%/100.00    97.98(-2.02%)
5%/92.20     90.37(-1.83%)
6%/85.12     83.45(-1.67%)
投資債券的另一風險,是發債人的償還能力,一般稱為信貸風險。數字顯示,2002年1月至9月,美國國債總回報率上升16%,但企業債券只升4.4%。利率雖然下調,但市場對安然和環球電訊帳目問題掀起懷疑企業財務實況的惡性循環仍有戒心,所以投資者傾向增持國債,對企業債需求則大減,導致企業債券表現遠落後於國債。

考慮發債人還債能力
一位長輩一年前根據筆者的利率預測,買了債券基金,價格卻不升反跌。原來所投資的是環球債券基金,組合內有近來遭大幅拋售的汽車生產商與電訊業發行的債券,與國債的信貸風險息差大幅擴闊,故跟國債表現背道而馳。筆者犯了解釋不夠詳細的錯誤,令到以為息跌就賺錢的長輩非常氣餒。例如,一隻企業債與國債息差原來是150基點,由於信貸前景轉負面,息差拉闊至300基點。雖然國債利率下跌50基點,該企業債的回報率驟升了100基點,價格就下跌。
            原來利率與價格 現時利率與價格
4%票面息十年國債    4%/100.00  3.5%/104.18
5.5%票面息十年企業債  5.5%/100.00 6.5%/92.73
           (國債加150基點)(國債加300基點)
讀者選擇債券項目時,應考慮發債人的還債能力,不要只看回報率,因為企業的信貸評級預測,對二手市場價格有重要影響。
不過,現時香港發行的港元零售債券,多是公營事業如機管局、地鐵公司和按揭公司的中期票據和註冊銀行的存款證,都屬低信貸風險的優質資產,美元則有細額美國國債和存款證可供選擇,投資者只需較集中着眼利率風險便可。
馮孝忠 新加坡發展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