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的謝瑞麟珠寶(417)、今年的熊貓-Recruit(8073),兩宗收購案例均曾掀起許多風風雨雨。事件的靈魂人物、擔當「導演」角色的劉竹堅,也因此成為傳媒焦點。不過,劉竹堅卻鮮談個人的見解,皆因「我都唔想咁出名」。 記者:丘倩瑜
熊貓收購戰終告一段落,剛獲委為熊貓執行董事的劉竹堅也可鬆一口氣。忙裏抽空,劉氏接受了本報訪問。對於上述兩次被廣泛報道的收購活動,他感到很無奈,事件這麼高姿態進行,實非他所願。
「其實兩次收購銀碼都只係細數目,事件之所以矚目,可能因為一為珠寶行業,給人多姿多采的感覺,主角又係傳奇人物;另一則是傳媒股份,而且一開始時便十分高調所致。」
事實上,兩次收購,劉氏過關都不易。謝瑞麟事件,最終要鬧上法庭;熊貓事件,也遭該公司管理層強烈批評。對於前者,劉氏承認是鬧得不愉快;至於後者,他則更百思不得其解。「通常多人爭嘅都以為係好,不過呢間公司市值好細,而且仍然蝕錢,我都唔明白點解咁多人爭。其實當初開價時,我哋已覺得都好盡,去過好多次考慮會唔會加價,本來決定好易做,在商言商根本就唔應該加,只不過到最後,董事局再三查問,我哋都覺得自己投資咁多時間落去,於是便做個友情,象徵式加百分之十。」他說。
對於兩次都鬧得沸沸揚揚,令劉氏本人「出咗名」,他也只好說句:「我只係想做導演,唔想參與演出㗎!」
熊貓主席兼行政總裁周融於今年9月16日,高姿態向外「招親」,令收購活動曝光。當時,周氏強烈批評收購作價低,又質疑投資在收購方CityApex的熊貓主要股東──鷹君集團剝削小股東利益,惹起傳媒關注。其後,擁有《星島日報》的泛華集團(1105)又加入競爭,使事情更為戲劇化。
總括整件事,劉竹堅指出,「(熊貓)是傳媒股份,加上一開始消息便十分高調,故引來廣泛關注。況且,熊貓股東鷹君集團也有參與收購,令事情看來更複雜。如果事情可以返轉頭,我會選擇獨自向熊貓提出收購,以免招惹更多風波。」
其實早於1999年,劉竹堅已因為購併而成為城中焦點。當年,劉氏從瑞士銀行購入逾1.9億股謝瑞麟珠寶股票,被證監裁定要向該集團提出全面收購。其後,事件鬧上法庭,最終雖庭外和解,但已鬧得不愉快。
當時有人估計,劉氏跟珠寶大王謝瑞麟稔熟,故出來擔當「白武士」。就好像是次熊貓收購戰,也被演繹為劉氏協助羅嘉瑞重奪熊貓控制權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