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接着美國巨企造假帳事件後,香港亦接二連三出現懷疑民企造假帳及管理層誠信問題。被懷疑誇大營業額及盈利的歐亞農業(932),其主席楊斌被揭發在過去數月內透過不正當手段減持股份的消息正在調查中。消息曝光後,股份已停牌了整整1個月,現更傳出有清盤可能,投資者套現無從。
另一農業股超大(682)在未經核數師確認下自行公布中期業績,雖然業績經核實後確定無誤。市場復又傳出超大呈交內地工商局的帳目中,忘記了涵蓋35個生產基地的項目,惟其生產基地總數只有36個,即超大竟然忘記了涵蓋大部份基地的項目。股份在復牌後被無情拋售,兩日內共跌40%,反映投資者對民企管理層的信任程度。
民企數目近年急增,由於國內上市程序遠較香港複雜,申請的公司數目眾多,故大部份民企均選擇在香港上市。在香港上市的芸芸民企中,公司經營年期大多少於10年,部份企業盈利忽上忽落,更遑論是否具有穩定派息政策。但這亦是可以理解的,大部份民企仍在發展雛型,需要的正是資金,把資金用予發展未來業務原是恰當不過。然而部份民企管理層卻把屬於股東的資金挪用作私人用途,又或透過上市套利離埸,又或製造假帳弄高盈利及股價,實在叫人擔心上市民企的監管問題。
蒙混撞騙、經營欠佳的企業固然存在,但絕不可以因這少數害群之馬抹殺了真正實幹企業家的努力。民企現佔全中國GDP的20%,為提高競爭力,國企在近4年已裁掉了超過2500萬人,這些人部份流入民營企業繼續打工,部份則跑往創業去。民營企業的發展斷斷不會因為個別公司操守有問題而停止,此後,大陸民企發展機會日增,相信數十年後,民企及國企的比例又會是另一番景象。
完全避免投資民企將會白白喪失大量機會,但要在投資前多做工夫。其實部份民企的問題在財務報表上早已有迹可尋,一般投資者看業績報告時,多着重損益表中營業額及盈利二項,其實經營業務現金流入(OperatingCashflow)跟盈利是否配合,亦是十分重要的參考指標。
以歐亞為例,其業務應屬於高現金流量類別,01年公司報稱純利為5.2億元人民幣,惟經營業務現金流入卻只有1.9億元,應收款項亦由00年末的7百多萬元人民幣暴增至01年末的2.7億元人民幣,期內發股集資7.2億元人民幣連同5.2億元盈利,只令現金水平上升3.5億元。除非有重大現金收購項目,否則並不尋常。對於有懷疑的公司,實在沒必要花時間分析,現在市場不乏有持續盈利及良好營運紀錄的公司。
進行分析可先從自已最熟悉的行業(如自己現在或曾經投身的行業)着手,以邏輯加上經驗及直覺,採用由下至上(bottom-upapproach)的方法。先由公司基本因素着手,考慮管理層是否具誠信及經營魄力、公司近數年營運數據及資產負債表等。如結果是正面的便再推進一步,考慮整個行業的前景、增長及經營地區的宏觀經濟因素,如GDP增長率及息率等。這是選股不選市的策略,亦是很多基本分析師及大投資家畢菲特採用的分析方法,在這許許多多的考慮要素中,管理層質素仍是最重要的。
英明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李庚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