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11月,恒指服務公司將公布季度檢討,估計最快本周五(8日)會公布成份股的最新變動。根據恒指公司選擇成份股的指引,除了市值及成交量為其中兩項重要條件外,還須上市滿24個月,兼能反映所屬行業的情況。 記者:范國忠、陳華雄
近期數隻有機會晉身成份股的公司均趁勢炒上,其中以中銀香港(2388)、思捷環球(330)及裕元工業(551)最有機會成為恒指新貴。至於最有機會被踢出的成份股,可能有恒隆集團(010)及希慎興業(014)。
其實,以恒指服務公司的標準來看,中銀根本未合資格,因成份股必須上市兩年,而中銀上市只有三個多月。不過,近年恒指服務公司已三度破例,中國移動(941)、中國聯通(762)及中海油(883)納入成份股時,其上市時間都不足24個月。因此,預料中銀亦可獲豁免有關條件。
最重要的是中銀現市值達835億元,較成份股中市值780億元、排名第7的中海油還要高;自8月上市以來,該股成交量長期佔據首20家公司之列。另外,由於中銀為本港三家發鈔銀行之一,加上雄厚實力及中資背景,行內代表性毋庸置疑。
至於同為發鈔銀行的渣打集團(2888)雖然以市值計算更勝中銀,但由於現時恒指成份股銀行股比重已達37%,若中銀加入後,渣打短期內入選機會很細。
至於思捷環球,在收購美國Esprit的產品使用權後,已成為一個全球性成衣零售品牌,代表性極高。而以市值計算,思捷市值亦有160億元,與成份股中排行26的華潤創業(291)接近。不過,該股亦有缺點,其成交不是活躍股份的常客。
裕元工業(551)則是繼德昌電機(179)後最有機會入選的工業股。裕元9月中宣布以4.27億美元向母公司收購鞋類原料生產業務,部份作價透過發行新股支付,裕元市值亦與華創相若。
至於出局者呼聲最高的均是地產股,因近年本港地產市道滑落,地產股市值縮水,恒隆集團及希慎的市值,分別只餘93億元及65億元,排在成份股倒數第一及第二。恒隆集團早前重組,大部份地產業務已轉至恒隆地產(101),恒隆集團已可視為一家純控股公司,行內代表性低,故被剔出機會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