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換碼新貴短期受惠

基金換碼新貴短期受惠

晉身恒指成份股給人的印象是,股價可望受惠,但事實上該等新貴能否如投資者所願?
去年7月,道亨銀行被新加坡發展銀行私有化,7月底除牌,恒指服務公司在7月23日收市後公布,中海油取代道亨,成功晉身恒指成份股。

中海油德昌跑贏大市
中海油在當日的收市價為7.5元,公布後首個交易日沒有升跌,半年後亦只升了6%,報7.95元。不過,若與恒指比較,中海油已可說跑贏大市,因為恒指期間下跌11%,中海油所處的恒指工商指數更跌24%。
去年5月4日中國聯通及地鐵(066)取代第一太平(142)及數碼通(315)。兩新貴在公布後的首個交易日股價一度急升,聯通當日收報12.6元,升1元,半年後亦只報12.6元;地鐵在公布翌日也一度升0.7元,收報13.6元,半年後跌至10元。雖然期內出現美國911事件,令兩股重挫,但與同期恒指的24%及恒生工商指數的34%跌幅比較,聯通較差,跌34%;地鐵只跌23%。
99年11月17日那次調整,道亨、德昌及數碼通取代粵海投資(270)、合和(054)及大酒店(045),公布後翌日,德昌及數碼通均即時受惠,升幅同達12%。但半年後,德昌仍升13.5%;數碼通則跌25%,同期恒指及恒生工商分類指數分別升3%及跌25%。

長線受基本因素影響
因此,DBS唯高達證券董事梁偉源表示,恒指新貴的股價可能於短期內受惠,原因是指數基金,尤其是盈富基金(2800)的出現,令這些股份技術上受到追捧,但長線表現仍要視乎本身的基本因素而定,不能一概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