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崇拜 - 李敏

死亡崇拜 - 李敏

Everythinghasaprice!
死亡也有一個價值,所以說「死有輕於鴻毛,重於泰山」。
俄國政府宣佈將會發放約三千多元美金給予歌劇院死難人質作賠償,生還者只得一半,到底這金額是怎樣釐定?
死亡也能令一個藝術家的作品獲得重新評估,而且往往升值。
為甚麼總要等到他人過身後才會感到他好,才去悉心欣賞他的存在價值?為他追封美譽?為他討回公道?其實在他生前給他應有的不是更好嗎?死後算帳時世界總覺得虧欠了他,可是要償還的還是放不到他手上。
如果任擇,我寧可生前得到多點尊重遠勝死亡崇拜;當然,生無榮死無哀,會是更生無可戀,死不足惜。
「死亡崇拜」是人類為死人說好話的集體慣性,當生命了斷時彷彿人生前的所有缺點,甚至罪過都一筆勾銷,而優點和功德即可以發揚光大。
要分清楚「敬輓」與「死亡崇拜」,後者是一種overacting。
至於致敬,沒所謂最後的,反正一個偉人死與不死沒分別,反正他早就留在大家心裏,直到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