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內櫳轉售<br>舊樓魔術師逆市搵銀

翻新內櫳轉售
舊樓魔術師逆市搵銀

樓價長跌,人人聞樓色變,即使要入市,亦情願揀新樓。偏偏有人反其道而行,買入價廉的殘舊二手樓,經裝修翻新內櫳後,再以較高價錢出售,賺取差價。利潤如今雖不及97前,但能在樓市低迷時逆市獲利,殊不簡單。 記者:劉積玲/丹琍

喜愛發掘舊樓,重新包裝後再轉手的黃先生,主攻百萬元以下約500呎的單位,專揀近20年樓齡、內櫳殘舊的物業,翻新後出售或放租,經手單位至今累積過百個,大多數集中於灣仔區。
黃先生88年開始從事舊樓翻新,97前樓市好景之時,曾以105萬及136萬買入灣仔熙華大廈及萬豪閣兩個單位,其後分別以370萬及363萬出售,帳面獲利達492萬;惟他亦曾於投資堅尼地道及新界地區物業時損手,其中一個單位蝕近400萬,可見這項投資風險極高。

單位要有賣點
要在逆市中吸引買家,就要花心思將物業當商品般推銷。黃先生說:「一定要靚要好,才可在同類單位中突圍。」除了翻新裝修外,每個單位都有「賣點」,例如裝上價值萬多元的按摩企缸,或是附送定造的家具,以提高物業的價值。
他指出,一個500呎的殘舊單位,毋須搞花款,97前可以輕易賣200餘萬;同一個單位,97後裝修過亦只能售百多萬。「這行愈來愈專業,想賣好價錢,自然要熟市況及要知樓價,最好還要懂一點設計,以及熟悉買平裝修料的地方,以減少成本支出。」
為了降低風險,黃先生最多只會同時持有3至4個物業,放租單位亦維持在3至4個。
「投資舊樓最重要是價錢,一般入貨價與市價有10至20%差距,才有水位。」他指出,97前一般由買入至出手只需3至4個月,現時則須有心理準備或要多持貨數月。
他認為,價格一百萬以下的舊樓「蝕極有個譜」,而樓齡介乎10至20年則方便買家可承造九成按揭。至於放租單位,呎數多為千呎,樓齡一般較高,裝修後間格成5至6個套房,每個月租3000元,回報可達7%以上。

互惠互利
這類專買舊樓再重新包裝出售的投資者,灣仔區內其實有不少,涉款少則數百萬,多則上千萬,當中大多是「地膽」。他們熟知區內情況,亦與地產代理稔熟。美聯物業告士打道分行高級營業經理蔡俊雄表示:「不少舊樓業主怕麻煩,寧可賤價出售手上物業也不會把單位翻新,造就了這類投資者的生存空間。」
他指出,這類投資者一般都很低調,而且為免被買家壓價,多由地產代理出面進行磋商。蔡俊雄透露:「有時物業售價高於預期,他們甚至肯支付高於1%的佣金。」在互惠互利的情況下,地產代理一有合適的樓盤,便會第一時間通知這些舊樓買家。
地產業內人士透露,近年樓市不景,投資二手樓的風險亦相對增加,已經鮮有新人加入戰團。
據悉,除了灣仔區以外,美孚新邨及荃灣等地區亦有活躍的舊樓翻新投資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