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之家變歎酒勝地

貝多芬之家變歎酒勝地

來維也納的人十居其九都是為了「音樂之都」、為了貝多芬,我也一樣,走訪了貝多芬曾留下生活點滴的地方,原來卻發現,在音樂和咖啡之外,這奧地利首都值得細味的東西還有葡萄酒。在貝多芬生活過的地方、繁花簇擁下,歎杯這裏特有的葡萄酒,再伴以悠揚樂章,浪漫感覺,只此一家。
文:陳家康
攝影:Rainer、陳家康

我本身也愛古典音樂,但卻嫌貝多芬的樂章過於低沉,只是這位19世紀的音樂巨人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作品都在維也納森林誕生,也叫我不得不慕名而來。從維也納乘30分鐘地鐵便輕易到達的維也納森林,這裏由三個地區組成,包括格林欽(Grinzing)、海里根修塔特(Heiligenstadt)及卡倫堡(Kahlenberg)。為了解貝多芬生平點滴,我選擇到海里根修塔特的貝多芬廣場,一睹他的半身像,大概這也是每個遊客的指定動作。再沿貝多芬散步道(Beethovengang)參觀他創作《田園交響曲》的小河,小河流水淙淙,配合秋天紅葉滿布小河旁,確是激發靈感的好地方,格林欽確有讓人心曠神怡的環境,小河、山丘、葡萄園、別具韻味的維也納平房,叫人感動還有當地人的禮貌。我在山路或村莊漫步時,遇到每個途人,他們也會對我發出親切的微笑。偶爾一些途人更向我細心敍述貝多芬生平軼事,第一天碰面就像相識已久的鄰居一樣。

MayeramPfarrplatz
地址:Pfarrplatz2
電話:(43)1-3701287






釀酒超過三百年
再走過一條小街便到達「貝多芬之家」(Beethovenhouse)新釀酒館(HeurigerMayer),這是格林欽最大新釀酒館其中之一,餐桌超過三百張之多,但最令Mayer家族自豪的,卻是他們的釀酒歷史。此屋主人Mayer家族由1683年已開始在這附近築起葡萄園及釀製不同種類的葡萄酒。
維也納格林欽是奧地利最知名的葡萄釀酒地,因鄰近城市中心,一年超過300天維也納人也愛到此地輕鬆飲酒及進晚餐。這裏新釀酒館林立,賣的都是經典「新酒」(Heuriger),即是釀成未夠一年的葡萄酒。由主持人Mario帶領我踏進「貝多芬之家」,館內清幽雅致,布置得像一個庭園,屋頂搭了架,掛滿葡萄與綠葉,綠色長餐桌密密並排,加穿着綠色制服的工作人員,配合出一片綠意。我欲穿過門檻到另一花園參觀之際,Mario指着身旁絕不起眼的閣樓,說這就是貝多芬曾下榻的地方。

白酒之王──「爽!」
隨意找個位置坐下,Mario為我開了一瓶2000年的ViennaClassicNussbergerRheinriesling新酒,這支被稱為「KingofWhiteWine」的白葡萄酒,名堂夠霸氣,一呷之下口味清香而帶點果味,我會用一個「爽」字來形容,能否稱王不得而知,但倒算名不虛傳。忽然濃郁的香腸肉味從旁邊飄至,原來酒館正門旁就是廚房,Mario說維也納人喜歡在這裏吃自助晚餐,談笑風生一晚。維也納人非常享受生活,不少人一星期上班只有4天,下班後與三五知己到酒館享歡樂時光,吃上4至5句鐘是等閒,生活就是這麼享受。真令我們這些營營役役的香港人羨慕死!

喝新酒認住松葉標記
來到格林欽必定要試的新酒──「維也納經典」(ViennaClassic),起源可追溯回1784年,當時哈布斯堡皇帝約瑟夫二世體恤民情,想到准許農民出售未夠一年的葡萄酒,以減低當時基層的負擔。這旨令殊不知風靡奧地利人,因他們造夢也想不到釀了不足一年的葡萄酒口感是那麼清爽,果香是那麼豐富,漸成為奧地利的名酒。
每一間傳統的新釀酒館門口都一束束松葉作標記,而一些酒館更將設有新酒「Heurige」的牌子為記。






醉人黃昏
也不知是否因為這裏的藝術味濃,人也自然會感受到這種氣氛,暢飲樹下,卻沒有你想當然的熱鬧,人們都似在喁喁細語,偶爾傳來手風琴拉奏的樂章,酒沒呷上幾口,我已覺得自己醉倒了。





出門提一提
簽證: 特區護照免簽證,BNO,CI均須簽證,查詢電話:25228086(奧地利領事館)

機票: 乘英國航空經倫敦轉機往維也納,來回機票HK$14,170。查詢電話:28229938,英國航空公司。

交通: 於維也納地鐵U2線「SchottentorUniversitat」站轉乘38號電車到終點站。如果停留維也納超過三天,建議購買一張「維也納卡」(TheViennaCard)。在72小時內,可以隨意乘坐地鐵、公共汽車及有軌電車。在參觀維也納市內多個旅遊點也可得到優惠。可在維也納旅遊詢問處購買,地址:KarntnerStrasse38,電話:0431798440028,每張EUR16.9(約$130港元)。

網頁:  http://www.info.wien.at/ (維也納官方網)

鳴謝:ViennaRepresentativeOffice、MayeramPfarrplat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