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論衡:《小學概覽》浪費公帑 - 盧鋼鍇

教育論衡:《小學概覽》浪費公帑 - 盧鋼鍇

教育論衡 盧鋼鍇

審計署批評教署每年花費一百五十萬元印製的《小學概覽》資料不足,建議加入質素保證視學及學科測驗資料。
資料不齊及學校報喜不報憂,是《概覽》過去兩年最為人詬病地方,今次由審計署指出缺失之餘,亦顯示部份教育界缺乏面對現實的勇氣。


上網讓家長瀏覽
審計署曾向六百多名家長調查意見,大部份認為《概覽》應加入小一自行收生名額和升中獲派首三個志願比率;審計署建議加入質素視學報告及中、英、數學科測驗的數據,讓家長更全面了解學校情況。負責製作《概覽》的首席教育主任不評論有關報道,但認為學校應開放一點。換言之,暗示學校不夠開放和透明。
家校會的委員對加入視學報告有保留,認為報告資料極多,撮錄有欠公正,認為只須提供網址,家長可自行上網查閱。
委員們多是有識之士,家中有電腦,上網是輕而易舉的事;對普羅家長而言,大多不具備這條件,他們無法獲知學校質素視學結果,選校時失去一些理據。如果上網的論據成立,則印製《概覽》是多此一舉,何不將所有資料放在網上,只須公布網址,讓家長自行瀏覽,一來巨細無遺,二來可省回一百五十萬元和運輸費用。
分發《概覽》目的是讓家長對區內學校有較深入認識,家長們要求加入小一自行收生數目和升中獲派首三志願的比率,是最低的合理要求,如果連這樣卑微的要求都不獲提供,《小學概覽》等同雞肋,徒浪費公帑。
有某區家長聯會會長指出《小學概覽》只屬參考,「有好過無」,「而且名校與否,家長早已心中有數。」這位會長一方面不經意地流露出《概覽》屬可有可無,另方面亦有無可奈何之意。

三年「唔湯唔水」
綜觀過去兩年的《概覽》,凡牽涉到影響家長觀感的數字都諱莫如深,這種閃縮態度不是有責任感的教育界應有。作為領導本港教育的教育署有責任要求接受公帑營運的官、津、補學校遵守合理的規定,毋須畏首畏尾,蓋是非自有公論。
如果連一本《小學概覽》經歷三年都「唔湯唔水」,我們對連根拔起的教育改革還可以抱甚麼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