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破了頭,也不明白為何有些瘦身減肥廣告,竟會由一眾瘦得不能再瘦的artists來當代言人。也許是她們的收費平一點,因為根本不用真正進行地獄式減肥。
要對某隻減肥商品有信心,起碼在說理上要有一丁點兒邏輯智慧,再加上一丁點兒思考空間。如果一個藝人本身已經瘦得像個厭食症患者,何來說服力告訴觀眾,這隻減肥藥物真的有效?究竟甚麼是因,甚麼是果?可否倒果為因?難道觀眾是白癡,看見一個瘦骨嶙峋的藝員,便條件反射地覺得這是因為減肥藥的「療效」?這和祈福黨騙案有何分別?真箇是願者上釣。
有些廣告則比較聰明。它們會把藝人減肥前後的錄影放給你看,讓你懾服於那減肥藥的「威力」。但話說回來,那瘦身過程其實是怎樣的,真是天曉得。又不是二十四小時不眠不休地錄影着那個藝人,你怎知她是否用了其他方法減肥?
早前李克勤當了某牌子成藥的代言人。與此同時,由於要籌備個唱和參與世界盃節目;他積極運動健身,鍛煉肌肉,因而消瘦了不少。思想比較簡單的我,看過廣告後,馬上大膽假設,一定是那隻牌子的藥丸有強勁的減肥效果!你會不會和我一般見識,有這樣的邏輯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