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秒間溫度飆升1000℃<br>氣體爆炸衝擊波可震裂內臟

1秒間溫度飆升1000℃
氣體爆炸衝擊波可震裂內臟

一聲爆炸巨響,頓令黃大仙翠竹花園十五樓某單位在一秒間溫度高達攝氏一千度,熊熊烈火瞬即在單位內蔓延,爆炸更產生強大的氣流震盪力,隔壁兩個單位的女住客懷疑受氣流震盪致死,而升降中的電梯也突然急降失靈。 記者:謝明明

【本報訊】據氣體專家指出,氣體爆炸不但可一秒間產生攝氏一千度高溫及火警,而最致命的是爆炸所產生的強大氣流震盪力,可震傷人體內臟,嚴重者可致命。
據理工大學專研氣體的專家指出,當可燃氣體在空氣中的濃度達到某程度時,可燃氣體便可與空氣燃燒爆炸,爆炸中心點會產生高溫熱力,溫度可於一秒鐘內高達一千度,但因爆炸只是一瞬間,高溫只會維持一秒多便會稍降。

與汽油炸彈同原理
不過,該專家表示,爆炸令空氣中的氣壓急速膨脹,氣流向外擴散,造成一道衝擊波,如果大廈走廊屬密封式設計,便會形成「超壓」現象,距離愈近爆炸點,其衝擊波便會愈大,產生的震盪力足以震傷人體內臟而導致喪命。
該專家稱,以今次爆炸事件為例,肇事單位鄰座若打開窗戶,爆炸氣流便會透過空氣迅速擴散至鄰座,令鄰座單位內的人有機會受到氣流衝擊而受傷,嚴重者甚至抵受不住氣流震盪而死亡。美國較早前攻打匿藏於阿富汗山區的恐怖組織阿蓋德成員時,便使用「汽油炸彈」,以同樣原理,將可燃性液體放入山洞,然後將液體燃點,造成強大衝擊波殺死於山洞內阿蓋德成員。
香港科技普及協會主席曹宏威也表示,當可燃氣體在空氣中燃燒爆炸時,便會產生強烈震盪力,但會否導致鄰座單位居民也受波及受傷,曹宏威認為需待當局深入調查,暫不能妄下判斷,揣測因由。

吸入熱氣灼傷氣管
此外,二十名傷者中部份可能是吸入性燒傷。香港醫學會會長兼立法會議員勞永樂醫生表示,吸入性燒傷是指吸入過熱氣體導致氣管灼傷,有機會造成氣管發炎,甚至肺積水等問題,嚴重者會阻礙呼吸功能,是非常危險的。
他指遇到爆炸、酒精燃燒等所引起的火警,現場會出現大量高溫度的濃煙,災場的空氣也極度高溫,若不慎吸入這些熱空氣,會對呼吸道造成負面影響,氣管首當其衝遭到灼傷,有機會出現氣管發炎及紅腫,繼而造成大量分泌,阻礙氣管呼吸功能。
勞永樂又稱,嚴重者甚至會損害肺部功能,出現肺積水的情況。由於患者的呼吸功能受到影響,是十分危險的,或需要利用人工呼吸儀器協助病人呼吸。至於何時康復,則需視乎患者吸入多少及多久的高溫空氣才能定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