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的語文 - 吳靄儀

芬蘭的語文 - 吳靄儀

芬蘭國會的議長是位風趣而又熱誠的女士,曾任該國的教育部長。最近,她率領了一團議員訪問遠東,最後一站是香港,離港前夕,芬蘭駐港總領事邀請立法會議員共進晚餐,芬蘭訪問團成員英語流利,席上自然而然談到芬蘭的語文狀況。
原來芬蘭的孩子自小就要學習芬蘭語和瑞典語兩種語文。由於歷史因素,芬蘭有一小部份國民是以瑞典語為母語的,所以它們是個雙語國家,每個孩子入學第一個階段是以母語學習:母語是芬蘭語就讀芬蘭語學校,母語是瑞典語就讀瑞典語學校。但到了小學二年級——孩子大概八歲——就得開始兼修另外的那個國家語文。
但除此之外,所有的學生都會修讀第三個語文:英語、法語、德語或拉丁文,其中英語是最普遍的選擇之一。一般而言,十五歲的學生,能操流利的芬蘭語、瑞典語及英語。坐在我身邊的議會秘書長(他是位律師)告訴我,芬蘭地方小,芬蘭語又特別怪異,不與歐洲其他語文同源,世界上懂得芬蘭語的人很少,為了保持國際上的溝通力和競爭力,芬蘭人不得不把大量學習時間精神花在學語言方面,他自己就能運用五、六種語文。
除了語文之外,芬蘭對教育其他方面也十分注重,全民上大學,全部國家津貼,工商業走高科技及精美設計路線,通行全球的Nokia手提電話,就是芬蘭的牌子。但芬蘭的玻璃工藝品同樣世界聞名:酒杯、花瓶、藝術擺設等等,總領事家裏就有不少代表作。
每個地區都有先天的限制,重要的是努力克服困難,闖出自己的路。別人的成功,應該是對我們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