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文化宮劇院挾持人質事件,在上周六獲解決之後,在墨西哥出席亞太經合會議的中國外長唐家璇第一時間對記者表示這是一件大好事,是對恐怖主義活動的勝利,並對俄國行動表示讚揚。第二天,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孔泉表示完全支持俄國政府這次行動。
西方國家的反應,稍有不同。他們雖表示,對恐怖主義活動不能姑息,必須要用強硬手段對付,但對俄國這次所用的手段是否適當,卻不予置評。法國外長戴維爾潘表示,「恐怖主義是必須打擊的,而有些危機則需要透過政治協商解決,車臣問題就是明顯的例子。」
通常,遇到恐怖分子挾持人質事件,各國警方的處理手法都是首先要考慮人質的安全,他們會先出動談判專家,與挾持人質者對話,鬆弛他們「不惜一死」的強硬意志,對他們的要求表示可以商量,然後另一方面則派遣特種部隊設法從各種暗道潛入現場,狙擊恐怖分子。但在莫斯科劇院的人質事件中,俄國政府一開始就一口拒絕車臣游擊隊員提出要俄軍撤出車臣,停止戰爭的要求。這就使僵持的局面更形惡化,最後,俄軍施放了不知甚麼毒氣,造成至少一百一十五名人質死於中毒,而只有二人是死於被游擊隊槍殺。俄軍攻入劇院後,更向已昏迷的女游擊隊員的太陽穴開槍處決。
西方分析家表示,若人質死亡超過二百名,那麼這次的反恐行動可以算是失敗。至今,尚有六百五十六名人質留醫,超過二百人情況嚴重。死亡人數是有可能超過二百名的。
車臣游擊隊固然進行的是恐怖主義活動,但俄羅斯對車臣的血腥鎮壓卻是早已有之,不能稱之為反恐戰爭。車臣的分離意識,源於長期對俄羅斯的民族仇恨。車臣人雖信奉回教,但卻與激進回教組織無關。車臣與俄羅斯的糾葛持續了兩百年,一八五九年車臣被沙俄吞併,一九九一年蘇聯流產政變後,車臣宣布獨立,一九九四年俄國派軍鎮壓車臣,但車臣打贏了。到一九九七年俄軍捲土重來,一九九九年俄軍佔領車臣首都格羅茲厄,車臣的反抗轉為游擊戰。俄軍在車臣濫殺無辜,更刻意在車臣婦女的父親、丈夫、兄弟乃至兒子面前強姦她們。這次挾持人質的五十名游擊隊員中,就有十八名身纏塑膠炸藥的女戰士。很明顯車臣婦女已經極為憤怒。
恐怖主義活動擾亂人們的正常生活,因此反恐是必須予以肯定的。但當年輕、純樸的婦女也成為恐怖主義者的時候,解決的辦法恐不能只用武力,而應尋求政治手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