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有廣州傳媒報道指,市面出售的大閘蟹多由奸商以激素及抗生素催谷飼養,當地衞生部門承認現時缺乏儀器檢驗大閘蟹是否含有抗生素;本港食環署強調,今年抽驗的大閘蟹樣本並無發現含有抗生素,而入口本港的大閘蟹均要附有衞生證明。
廣州《新快報》日前報道指,有內地養殖大閘蟹的商人表示,廣州市面出售的大閘蟹主要從江蘇引入蟹苗,在清遠養殖場飼養,但為了加快生長期,不少養殖戶均用激素及抗生素催谷大閘蟹成長,這種做法在行內已非秘密。
但在蘇州的大閘蟹養殖戶則否認用藥養蟹,並指大閘蟹的飼料主要是螺螄、小雜魚等,輔以玉米、黃豆,不可能出現藥物飼養情況。
本港食環署今年抽取一百多個入口及市面出售的大閘蟹樣本化驗,至今完成五十多個樣本,全部合格,並未發現抗生素等禁用物質;該署發言人並強調,入口的大閘蟹均要附有衞生證明。
在本港從事大閘蟹零售業三十多年的華記永昌號老闆陳漢華表示,不擔心事件會影響該店的生意。本港多個信譽良好的大閘蟹零售商,都會嚴格控制入口大閘蟹的質素。他又稱,質素高的大閘蟹的蟹蓋呈天然光澤色彩、蟹肚潔白無污泥,以及會散發清香氣味。他呼籲市民小心價錢過平的大閘蟹,避免購得劣質。
蟹類如長期食用抗生素,體內的致病細菌會產生抗藥性,人體長期通過食用動物攝取抗生素,亦會減低抗生素正常殺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