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不少優美樂章的羅文,在來港初年的新移民階段,原來曾經在現已併入中國銀行的華僑商業銀行任職辦公室助理,工作四年。據他四十年前的舊同事表示,羅文於僑商在港的首間分行工作,可算是該銀行第一代的「開荒者」。同事眼中的羅文很健談、很能吃苦,晚上自發進修英文,顯示他很有上進心。
華僑商業銀行早在一九六二年在尖沙嘴金馬倫道開設首間分行,至去年十月被併入中國銀行。本月十八日,十多名前僑商的管理層在上環聚舊,席間大夥兒談起當時仍病重的羅文曾是該銀行的僱員時,禁不住懷緬往事一番。
在僑商工作三十七年、現已退休的營業部副經理陳光祥向本報憶述,羅文在六二年十二月到該行金馬倫道分行工作,而同月他自己則在銀行位於中環的總行上班,兩人同屬辦公室助理,又同是新入職員工,公事上曾合作過。陳光祥形容,當年的譚百先為人純真樸實,大家都叫他做「阿先哥」。
「當時月薪大約一百五十蚊,計埋津貼、飯錢,約一百七十五蚊一個月,一碗雲吞麵大約就要一蚊左右。」「佢(羅文)幾開朗、健談,因為大家都係新移民,工作上都有互相幫助。佢夜晚重去學英文,好上進。」
陳光祥說,曾有一段時間,他在工作上「受氣」後,晚上都會致電向羅文訴苦。
陳光祥稱,據他所知,羅文來港前在廣州某中學接受初中教育,積極參加學校文工歌舞團的訓練演出,來港後曾參加為配合電影《劉三姐》而舉辦的「山歌姻緣」歌唱比賽,獲第三名。羅文在尖沙嘴分行工作期間,接觸到不少酒吧樂隊的成員,其後開始在業餘時間與朋友夾band,平日也變得較為注重打扮。
羅文喜愛音樂的生活方式,漸漸與僑商內的政治氣氛相異,結果在六六年離開僑商,另擇前路。後來該銀行的同事輾轉流傳,說羅文在離開銀行一年之後,即已投入他的歌唱生涯。
陳光祥表示,有幸曾與羅文共事實感榮幸,他十分敬佩羅文,特別是羅文憑着努力,能成為樂壇一棵堅忍不拔的長青樹,並以歌唱作為一生的事業,屹立數十年,殊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