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梁洵瑜報道】一名芳華正茂的二十二歲女子,今年初突然出現中風迹象,凌晨二時進入屯門醫院後,至早上才獲接受腦掃描及進行手術,病人現時仍未能說話及如常走路,其家人盼望醫療界積極搶救中風病人;而腦科學會也倡議本港醫院設立「中風中心」積極救治中風病人,並於下月發出「治療中風指引」。
本報昨日報道一名壯年男子中風入院,病情由穩定轉危,但仍要苦候近五個小時才獲腦掃描及手術治療,隨即收到不少有同類經驗的市民或家屬投訴。一名先天血管畸形引致中風的年輕患者黃小姐,其母黃太昨日憶述女兒中風治療經過,指今年二月二十五日凌晨一時許,其幼女表示家姐半身無力,右邊面不受控制,送抵屯門醫院急症室後,送入病房觀察,其幼女一直相伴,院方沒有施以任何特別治療,即使其女嘔吐,也只獲發嘔吐袋,清晨時病情惡化,家人叫她也沒反應。
直至早上做了腦掃描,醫生看過報告才急起來。黃太強調「佢哋周圍Call醫生,話出血好快,昏迷指數跌得好急」,手術後十多天仍不醒,「佢昏迷咗十幾日,我就日日拜神!」黃小姐清醒後全身無反應,至今仍未能清楚說話,只能用枴杖步行。
屯門醫院昨日回應稱,病人在凌晨二時許入急症室,病房醫生至三時四十五分證實為中風,當時病人神志清醒,醫療人員並不時監察其血壓、進行心電圖及靜脈注射,早上六時四十五分已進行緊急腦掃描,八時做手術,故強調治療適當。
香港腦科學會會長黃家星醫生表示,該會與中風學會準備下月制定治療中風指引,及建議成立中風中心,藉以盡快治理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