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峯會果然沒有太大的意外。中國雖然不明確地表示會支持美國向安理會提出的新決議案,但卻表示堅定支持朝鮮半島成為無核區,而由於布殊提到,「中美兩國在全球反恐上是緊密的夥伴」,因此,可以相信,江澤民至少已向布殊口頭上表示,對安理會的新決議不會投否決票,於是才換來「緊密的夥伴」的說法。
在中美峯會中,布殊最給江澤民面子的,是台灣問題,他說:「我向江主席重申,我們基於三個公報和台灣關係法的一個中國政策,沒有改變……這個問題應以對話方式解決,我們也會清楚地表示不支持(台灣)獨立。」
儘管今年九月美國副國務卿阿米蒂奇奈訪問北京後,已公開表明「不支持台獨」了,但作為一個美國總統,當着中國最高領導人的面這麼宣布,還是第一次。布殊的話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就是他把台灣關係法首次納入「一個中國」政策的框架中去。這也就是說,「一個中國」政策,既源於三個公報,也源於台灣關係法。這是一個相當新的提法。因為過去,中國總是強調中美關係建基於三個公報中的「一個中國」政策,台灣則強調台美關係建基於美國的台灣關係法。
美國的政策向北京傾斜時,講三個公報多一些;向台灣傾斜時,講台灣關係法多一些。今年二月,布殊訪問北京,在與大學生對話時,被問及美國的西岸政策,他只強調台灣關係法而絕口不提三個公報。現在,至少布殊認為三個公報與台灣關係法同屬「一個中國」政策框架之內的根基了。
此外,布殊上任前後,曾數次表示會「盡一切可能協助台灣防衞」,這次也完全不提了。
因此,「緊密的夥伴」加上「不支持台獨」,是美國給予江澤民這次「告別訪問」的最大禮物。從江澤民的角度來看,這也是他在中共十六大退下來以後,仍能維持在國際關係及台灣問題上重大影響力的重要本錢。
如果說,外交的本質是利益交換的話,江澤民對布殊可以有甚麼東西回報呢?
伊拉克問題上,在安理會投棄權票,是其中之一;對北韓施加影響力,使它消除核武,是其中之二。但這兩件事的結果,都是不明確的。比如,中國對北韓有多大影響力,就不得而知。
另一個可能投桃報李的地方,就是布殊在致歡迎詞時提到「保障香港公民的權利」,在記者會又提到「維護香港人現有權利是非常重要的」。很明顯,他是指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的立法諮詢。江澤民在這問題上,是有一定的投桃報李空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