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讀者梁小姐向一美容中心購買療程套票後不久,美容中心結業,她向同名另一未結業分店要求繼續提供美容療程,但對方稱與結業分店已拆夥,拒絕接收其套票,令她尚餘的五千多元療程化為烏有。消委會提醒市民,現時未有任何法例監管預繳式消費,應盡量避免預繳一大筆費用。
梁小姐稱,今年七月底在灣仔莊士敦道的嘉嘉化妝品中心,購買價值四千八百元的水晶磨皮護膚療程,及後再多購五千多元腳部療程。惟她做了三次療程,於十月二十一日再到該店欲預約時,發現該店已拉閘結業,人去樓空,門外聚集不少地產代理,她從代理口中得知,該店結業前已欠租多月。
事後她曾多次致電該化妝品中心沙田分店,但無人接聽。她遂按卡片所示,聯絡另一間在荃灣大河道的分店,欲繼續未完成的療程,但職員覆稱,該店與灣仔及沙田分店已拆夥,故不會接手提供療程,亦不允作出賠償。
梁小姐稱:「我唔明大家都係叫『嘉嘉』,卡片上又印埋荃灣分店嘅地址,但佢哋都唔肯接手我呢個客。雖然話佢哋喺八月中已經拆夥,但係我個療程係七月底時買㗎,嗰時佢哋都未拆夥,理論上佢哋應該接手。」她只支付了療程的部份金額,再扣除她已做次數,但仍損失達五千多元。
位於荃灣大河道的嘉嘉化妝品中心負責人孫先生稱,灣仔及沙田分店是由一位黃先生擁有,荃灣店今年八月十六日已正式與黃先生分拆,故他亦已非該店之股東。荃灣店以前雖與黃先生乃合夥關係,但荃灣店於灣仔分店沒有股份,乃黃先生獨資經營,故荃灣店已於十月十九日在報章刊登聲明,表明黃先生擁有的兩分店之一切對外債務及責任問題,均與荃灣店無關。
孫先生稱,荃灣店接到不少市民來電查詢可否繼續美容療程,因該店持有沙田分店股份,故只會接收在沙田分店參加療程的客戶,但不會接收灣仔分店客戶。孫先生強調:「我哋荃灣分店嘅膠袋、卡片或單據都冇印到灣仔呢間分店。最緊要係,嗰間分店由始至終我哋都冇股份,我哋只係同名,佢哋收晒人哋錢,冇理由要我哋賠錢喎。」該店也是事後才知道灣仔分店發出的卡片,將其荃灣分店地址也印上,但已未能阻止。 (一○二五七五)
法律界人士謝天良指出,若未結業分店負責人在已結業的分店中全無股份,縱然兩者於分拆前乃合夥關係,於灣仔分店開單的客戶,亦難向荃灣分店作出追討。
他指出,除非未結業分店於已結業分店中持有股份,則客戶可透過翻查商業登記中得知有關公司的合夥關係歷程,要求未結業分店繼續履行連帶責任,或要求作出賠償。
預繳消費風險大
消費者委員會發言人表示,現時仍未有任何法例監管預繳式消費,故該會不厭其煩地提醒消費者,應盡量避免事先預繳一大筆費用,否則消費者便需承受一定程度風險。
服務熱線
電話:29908288
傳真:23702192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