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轟長者屋小如獸籠

學者轟長者屋小如獸籠

【本報訊】房屋委員會近年在和諧式公屋內設有每間面積十七平方米的單位,讓一至兩名長者入住,但不少長者批評這些居住單位甚為狹窄,根本不敷應用;有學者則認為,這些單位的廚廁與客廳比例不合理,「佢哋(長者)就好似動物咁,被困喺一個只提供瞓、食、屙嘅地方!」

形狀三尖八角
理工大學設計系副教授郭恩慈昨在「和諧式公屋唔和諧」記者會上表示,理工大學於今年七至九月,對單身及二人長者入住的十七平方米和諧式公屋進行研究,發現廚房和廁所佔約十平方米,只餘七平方米作為兩名長者的活動空間。另外,單位形狀三尖八角,通道狹窄,容易令長者發生危險。
由於長者公屋單位實在太過狹窄,所以郭恩慈建議房委會應積極考慮改善室內設計,以三分之二的室內空間作為廳及睡房。
立法會議員梁耀忠批評,房屋署多年來均未有正視及解決長者的基本需要,他認為應將廁所及廳房的面積分開計算,不能一併算入十七平方米內;又指房屋署不應歧視長者,必須為他們設計適當的居所。

建議擴闊空間
房委會委員及公屋聯會主席王坤則認為,長者的廁所空間應較大,以因應他們的需要,但他也覺得只有十七平方米的空間實在不敷兩名長者應用,故建議為他們擴闊空間,「起碼都要二十四至二十五平方米先夠用啦!」
居於香港仔黃竹坑邨的陳婆婆表示,該邨將於二○○五年清拆,她擔心遷入只有十七平方米的單位內,「我𠵱家一個人住都有成二十平方米咁大,第時搬細咗啲仔女嚟探我都無碇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