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資產亦要部署退休生活

負資產亦要部署退休生活

負資產一族此刻最關心的,莫過於何時才能還清樓宇欠款。賣樓無望,往後10多年的收入都用作供樓,退休?想也不敢想。其實,即使是負資產業主,只要切實計劃一下,願意再節衣縮食一點,要65歲退休,未必無望。

事實上,無論是否負資產,專家對部署退休的意見都是「愈早愈好」。柏斯理財董事莊漢輝指出,愈早展開退休計劃,愈能發揮複利息的威力。
舉個例,假設計劃65歲退休,期望退休後每月需1萬元開支,直至80歲;在相同的通脹率和投資年回報的情況下,若20歲開始供款,每月只需1500元便能達到目標,但25歲開始的話,每月便要近2000元。
但負資產者即使明白這個道理,也難實行。35歲的朱先生,手上物業只值200萬,負資產達百多萬元,幸好收入高又穩定,每月仍可支付3萬多元的供款。對於退休,他說想也未想過,待15年後供完樓才再作打算。「雖說收入穩定,但每月扣除供樓及生活支出後已所餘無幾,何來有餘錢?」
要是他在50歲才開始供款,要想在65歲退休,每月的供款額便逾18000元,甚為驚人,。那退休之夢豈非遙遙無期?
我們不妨動動腦筋,例如,在這15年內,先以每月較少的供款開始儲蓄,還完樓債才加大供款,未嘗不是一個達成退休的辦法。當然,這未必符合理財專家每月須定額供款的原則,但總好過贖完樓才開始供款。
莊漢輝指出,若朱先生每月2000元供款15年,供完樓再每月供款10000元,65歲時亦可達成退休的計劃。不過他補充:「負資產者要衡量,投資回報能否高於按揭利息。」換句話說,若然認為投資回報不能高於按揭利息,倒不如用作加大供樓款額,以縮短還款年期。
盡早供款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分散風險。莊漢輝說:「一個35歲的人,最初10年可以進取一點,持有多些股票基金,當年紀漸長,慢慢轉向較穩陣的投資。」
當然,要盡早進行退休供款,大前提是想辦法減少支出,每月省下一點錢。莊漢輝建議大家,不妨列出一個收支預算表,從而了解自己的消費模式,看看有哪些無謂開支可以減省,還要經常與各家銀行接觸,看能否轉按減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