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殼王」陳國強聯同德祥國際(372),以一折價錢,收購保華德祥(498,保華)21億元資產的交易,昨日宣告取消。改而代之是德祥提出,以每股3角,收購尚未持有的57.39%保華股份,以及每份1仙收購認股證。以收購價計算,德祥須斥資1.78億元私有保華。
收購價雖較上周二停牌前股價有42.9%溢價,但較每股資產淨值2.889元折讓89.6%。德祥表明,若在收購完成後的持股量逾9成,則會強制收購其餘股份,顯示其確有意私有保華,但若持股量在75至90%間,則德祥會維持保華的上市地位。德祥收購所需資金,將由陳國強擔保。
德祥及保華董事局認為,新的全面收購建議,可讓保華股東在更吸引的條款下,自行決定套現與否。證券界人士相信,今次陳氏取消一折收購保華資產,某程度上顯示市場反對聲音起作用,但收購價仍遠低於淨值,同樣令股東處於「為難境地」。
陳國強月初提出,以總代價2億元,局部私有保華德祥總值21億元的資產,包括14.5%的中策集團(235)權益、澳洲第二大工程、基建、能源公司Downer的部份股權,以及3幢本港物業權益等。保華德祥先以實物分派形式,將上述資產分予股東,然後陳國強再以每股2角,向保華德祥股東收購有關資產。持有保華4成的德祥國際,則可選擇不收取現金,換取繼續持有這批資產的4成權益。交易須得到德祥小股東的大比數(75%出席股東會的股東)同意後方可作實。
這建議惹來各方非議,更被獨立股評人DavidWebb批評為「荒謬」,並建議小股東投反對票,但聯交所強調,該交易並不涉及上市規則,只是保華大股東與小股東之間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