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WorldCom和GlobalCrossing等一眾電訊公司出現問題後,全球投資界瀰漫着一片電訊股恐慌氣氛,但擁有中國最大固定電訊網絡的中國電信(728)卻於上周宣布招股上市。面對市場低潮又如何,投資界自有其不同的遊戲規則。據證券界人士分析,中電信上市的賣點,是派發高達4.1%的股息,而非過往曾十分吃香的電訊概念。相信,在香港這個低息時代,口袋裏有閒錢的港人不少,中電信招股應會吸引一批「好息」之徒參與。
如果不計企業業務因素,筆者對其他投資考慮如派息、上市價等財務因素並不熟悉,因此答不上來是否值得投資。不過,如果單從業務概念而言,中國的整體經濟仍屬增長期,各行各業(尤其是外資)均需先進的電訊服務來配合業務發展,形成對內對外的電訊需求持續強勁,而屬固網業務的本地和長途電話服務,增長速率雖比不上流動通訊業,但仍會穩定上升。
此外,中電信的本地和長途電話服務雖非高增長業務,但反觀互聯網業務卻是高增長動力之一。資料顯示,數據業務佔整體營運比重只得6.8%,如果以寬頻用戶的數目計算,今年首6個月增加了8倍,而同期撥號上網用戶仍呈增長,數字顯示互聯網增長迅速,寬頻日趨普及,因此數據業務將會有不俗的增長空間。
不過,由於中國電訊市場開放,中電信部份市場進入障礙較低的業務,如長途電話和互聯網駁入等,將難免受到影響,但由於一般固網業務涉及大量實質基建設施,如電話機樓和電話線路的lastmile,還有客戶轉用服務的惰性,競爭對手要進佔市場,還需一段時日。從面積小如香港的開放電訊市場經驗來看,新經營商要全面威脅市場主導者地位,並非一朝一夕的事。
反而,筆者擔心的是電訊法規未完善的問題。在中國的政治體系裏,很難出現一個強大有力的電訊業監管機構,足以疏理和平衡各利益團體。結果,任何涉及各方利益的電訊政策,決策過程必然受眾多利益團體的左右,令結果出現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最終形成難以預計的投資風險。好像中電信指出已向信息產業部申請提高網絡接駁費,最終會否批出,因關乎眾多電訊商利益,結果難料。
另一個於中國營商的通病,就是欠缺準確資料發放。還記得早前有關移動電話單向收費的問題嗎?當時曾經引起市場不少波動,而且欠缺資料澄清的渠道(最後要由部長公開表態作實)。這項因素,將繼續纏繞各家與中國政策息息相關的企業,直至中國出現真正開放民主的政體為止。
侯聯貴
電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