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就是管理財富(ManagingWealth)的意思。財富所指的,可以是狹義的:例如所擁有的財產,包括物業、股票,甚至收藏品;也可以廣義的:例如包括所擁有的知識。如果「健康就是財富」成立的話,廣義的財富,當然亦包括健康在內。
「財富」(Wealth)一詞,所包含的意思也可以很廣泛,因此,管理財富就變得很空泛。但實際上,理財一詞亦可理解為管理財務資源,而這些財務資源包括所有資產,例如現金、保險帳戶、物業、股票、衍生工具、基金、債券等。如果理財的層面只涉及個人,就稱之為「個人理財」。
投資是一個重要的理財方式,但並不是全部。有些情況之下,不投資勝過投資,保本的結果亦勝於投資的結果。而個人理財對所有人都是重要的,不單止對於投資者而言。就算你未嘗試過投資於股票市場,在銀行總有存款戶口吧!在銀行開戶口之前,有沒有先考慮所選擇的銀行是否可靠,有沒有倒閉的風險?銀行的分行數目是否足夠,能夠滿足你的便利要求?銀行的服務又是否良好,有沒有很多隱藏的手續費收取?銀行提供的存款息率是否合理,還是比其他銀行低?而戶口計算利息的方式,究竟是一年只派兩次息,還是每月、每日均能生息?以上就是理財的問題。
在近日頗為波動的股票市場,相信有不少投資者會選擇離場。而銀行的息口又那麼低,怎樣才能在保本的情況下爭取較大的回報?「911」事件及印尼峇里島爆炸事件的發生,令人感受到生命之脆弱,你又應否考慮購買或加大保險,去保障自己的家庭呢?凡此種種,皆是本欄所希望探討的範圍。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