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四,我們不要你的種族主義戰爭!」這是六、七十年代美國反越戰人士常叫的口號。上周末,類似口號再在美國街頭響起。這不是時光倒流,而是美國計劃攻打伊拉克激起民憤,數以萬計反戰人士在全球至少十二國逾百個城鎮示威,向美國的伊拉克政策「說不」。
美洲、歐洲及亞洲地區,上周六籠罩一片反戰聲——日本、南韓、菲律賓、伊拉克、德國、意大利、荷蘭、瑞典、丹麥、西班牙、墨西哥及美國本土,有多達數十萬人士示威反戰。
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約十萬名不同年齡、宗教及國籍的人,在越戰退伍軍人紀念牆集合,然後浩浩蕩蕩繞着白宮遊行,規模之大,是越戰後之最。
示威者高舉寫有「不要用鮮血換石油!」、「單邊主義沒有出路!」的標語牌,配合銅鼓的節奏喊口號。街道旁的商店有不少人都向示威者鼓掌表示支持。一名七十六歲婦人特地花十二小時乘車由芝加哥前往華盛頓,為的只是表明反戰立場。
歐洲多國的反戰活動以德國規模最大,約有九十個城鎮舉行了大小不一的示威,單在首都柏林便有一萬人參與,法蘭克福和漢堡也分別有數千人參加。
但民間有民間反對,美國國務卿鮑威爾表明,本周將是聯合國安理會就伊拉克新決議作最後決定的關鍵時刻;白宮發言人弗萊舍更明言,「美國在沒有聯合國的幫助下籌組攻伊聯盟,一點也不難」。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的法國,至今仍反對美國在新決議中暗示會對伊動武的強硬立場。法國外長戴維爾潘上周六表明:「假如決議問題再無突破,我們會正式提交自己的方案。」
美英的備戰工作則如火如荼。英國國防部兩周內將向國會下議院要求徵召數以百計軍隊醫療人員,為在未來兩月內「介入衝突」作準備。美國及科威特今冬將會舉行聯合軍事演習,英國約二萬名軍人預料於下月抵達科威特。
綜合外電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