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掃描治療減病人死亡率

早掃描治療減病人死亡率

【本報訊】腦科專科醫生指出,腦中風主要透過腦掃描協助診斷屬哪類型中風,特別是若能夠在中風病發三小時內進行,對腦血管栓塞類病人最為有用,可及早處方藥物,減少栓塞嚴重性,並減低死亡機會,而對於小腦出血的病人則要及時進行手術;但其餘屬爆血管類的中風病人,進行手術帶來的效果不大,故接受掃描時間對這類病人未必是關鍵所在。

須掃描測何種中風
腦科醫生黃震遐表示,腦中風病人中有三成人是因爆腦血管引致,另七成人則是由於血管栓塞造成,兩者的病徵分別不大,定要透過腦掃描診斷,才可決定治療方案,愈早進行掃描對栓塞類的中風病人愈有利。
他解釋,爆血管類的中風病人,醫學上認為即使進行手術,對病人康復機會影響不大;但若是栓塞類的中風病人,則可及時透過藥物紓緩病情,減低死亡機會,尤其是中風病發三小時內進行更為理想。
伊利沙伯醫院內科部副顧問醫生佘達明表示,如資源許可當然愈早進行掃描診斷愈理想,因為除栓塞類病人外,爆血管的中風病人,若出血位置在小腦,則會導致腦幹受壓,應即進行手術,否則死亡機會很高。
不過,以該院為例,現時每日約有四、五名中風病人入院,未能每個都能即時進行緊急掃描及手術,故需要透過醫生臨床診斷及看看當時是否有其他危急病人正在使用掃描及手術室。
現時本港每年因腦血管病死亡的病人愈來愈多,去年即有三千五百人死亡,其中六十四歲以下者約有四百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