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增多 吸引海洋生物重返<br>港水質改善 星斑再現

珊瑚增多 吸引海洋生物重返
港水質改善 星斑再現

【本報訊】本港水質持續改善,近年幾乎絕迹本港水域的星斑重現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及珊瑚礁普查基金最近調查本港東部水域三十個普查點後,發現三分二普查點錄得超過百分之五十的珊瑚覆蓋率,吸引了不少海洋生物重返本港「落腳」,其中有八個水域更發現星斑的蹤迹。
漁農自然護理署及珊瑚礁普查基金連續第三年合作進行珊瑚覆蓋範圍調查,覆蓋率愈高,珊瑚愈多。結果發現,三十個普查地點的珊瑚覆蓋範圍由百分之十五點六至七十五點五不等,有二十個地點錄得的覆蓋範圍達一半或以上,其中海下灣珊瑚灘的覆蓋率最高。

星斑位置保密
調查又發現,全部珊瑚的健康狀況良好,沒有發現遭破壞性捕魚作業損毀的痕迹,雖然個別地點有白化現象,但有關影響僅屬輕微。
珊瑚數量多的地方,較吸引海洋生物寄居生活,在二十六個預先釐定的指標品種中,普查共錄得二十種,較去年的十八種多,除了海豬魚、石斑、蝴蝶魚、裸鰓、海膽及海參較為常見外,位處東北水域的八個普查點更錄得星斑的活動,不過普查機構拒絕透露星斑的位置,以免該等星斑落入眾老饕之腹。

發展海岸公園
珊瑚礁普查基金聯絡人方靜威表示,香港水域的珊瑚增長狀況穩定,珊瑚數量較去年增長,加上市民濫捕情況減少及對保護海洋生物的意識愈來愈高,令一些近年在香港水域較為罕見的魚類再次重現。「二十年前本港水域就有好多星斑,但近幾年已經好少見,今年喺八個水域見到,雖然每處只係得兩、三條,但情況已經比以前好。」
漁護署高級海岸公園主任王卓基表示,為保護現有海洋生態,正計劃在大嶼山西南部和索罟群島增設兩個海岸公園,並同時就大浪灣、浪茄、沙塘口山及果洲群島發展成海岸公園進行可行性研究,明年十月會有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