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新語:大戶沽港元多用期貨

投資新語:大戶沽港元多用期貨

上星期有國際信貸評級公司把港元的貨幣評級展望由穩定調低至負面,港元一年期的遠期合約溢價即升上350點子水平,表示有投機者再次重施故技,以港元遠期合約「沽出」港元,藉此炒賣港元在1年後會貶值,市場上即時有傳聞指聯繫滙率制度會在今次本港出現結構性財政赤字下脫鈎。
其實連年的財政赤字並非今時今日才公布的資料,為何評級公司會到今時今日才指出本港的貨幣存在貶值風險?另外,以本港現時龐大的外滙儲備量計,要在1年內出現大幅流失的機會不大,因此,在這個時間調低港元評級展望的決定值得質疑。
至於港元現貨滙價在投機盤出現下,仍然能保持在「合理」水平,未有出現大幅偏離聯滙水平,讀者可能會感到奇怪。筆者相信大部份沽盤只屬短期的投機盤,並非認為港滙在1年後會脫鈎。當遠期合約溢價進一步上升,投機者便可以平倉離場,所以在現貨市場中並未有做出任何動作,情況就好像恒指及期指經常會連續多個星期出現高水或低水的情況。

成本較沽現貨低
所謂遠期合約其實與一份期貨合約相似,所以遠期合約的走勢理論上會影響到現貨走勢,至於投機者為何會只以遠期合約形式沽出港元,而不直接利用現貨沽低港元之滙價?因為國際市場上並沒有交易所可以提供較活躍的港元期貨合約,所以大多數的港元沽盤,都會以場外交易形式來進行。金管局只會在現貨市場上進行「干預」,對於遠期合約市場卻未有沾手,在遠期市場中進行炒賣,一來可以避免在現貨市場與金管局直接「兵戎相見」,二來遠期合約屬於衍生產品,只需要部份金額作為合約按金,可以提供較高的槓桿效應,無需要使用大量港元來在現貨市場沽出港元,成本較低。不過,無論港元會否在1年後如傳聞所言脫鈎,對企業的資金成本都會構成壓力,對未來港股會有負面影響。
鼎康御泰證券研究部副經理 彭偉新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