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局集團董事長秦曉是公司管治專家,是APEC屬下工商諮詢理事會(ABAC)的副主席,去年更是輪任主席。他現時管治的是一家今年130歲、擁有540億元資產的香港最老牌中資機構,正是可以一展身手的好地方。 記者:羅綺萍
秦曉接受本報專訪時說:「在香港擁有130年歷史的機構不多,英國人有太古集團,中國人辦的很少。招商局可以說是洋務運動碩果僅存的產物,是中國工商企業百年歷史的縮影。」
正因為這個機構歷史很長,像一個130歲的老人不會再在意慶祝生日一樣,所以今年130周年紀念活動也不會太高調,只是在10月11日於北京舉辦一個名為「招商局之夜」音樂會,全國人大委員長李鵬也是座上嘉賓,國家主席江澤民及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則寫來賀辭;12月19日則會在香港舉行慶祝酒會。
秦曉於去年1月出任招商局董事長之前,是中信集團(前稱北京中信)總經理,是董事長王軍的左右手,傳聞他在公司發展的理念與王軍相悖,故下台求去,要求來港掌管招商局。但秦曉則全盤否認。「我與王軍沒有甚麼碰撞,也不是我要求到招商局的,是國家指派的,我接到通知就去,去之前對招商局認識不多,這個集團從事甚麼業務也搞不清楚。」
如果說是無心插柳,那麼命運待秦曉不薄,招商局正是這個公司管治專家一展所長的好地方。他出任董事長近兩年,其中一項重要工作便是精簡架構,集團屬下的一級機構由15個減至10個,二、三級機構則大量合併,例如4家地產公司合併成1家,5家物流公司合併成1家。
「我這個人比較注重整合,一個企業運作到一定時間,必然會積累一些問題,一個好的企業家不僅要抓住機會去發展,還要處理積累問題,不管是財務、資產或者是人的問題,都要去面對和處理。」
整合的結果是令集團內的一級機構經理變成二級機構經理,部分人更丟了飯碗,自然出現不合作及反彈,秦曉只能順其自然。「企業出了問題,如果大家有了共識之後,問題就少一點吧!招商局的問題是投資多,從事行業過多,債務壓力太大,每一個縱向的投資中心也大,不合企業發展的需要。」
「企業的健康發展,是橫向應該比較集中,縱向應該比較扁平化的,其實前幾年走得太散也不只招商局一家,包括中信等中資機構也有類似情況,但中信的債務壓力沒有那麼大。中資機構從金融風暴吸收了教訓,所以大家都知道必須改革,當然利益衝突一定是有的。」
他不認為在招商局是第一把手,不用聽令於王軍,改革起來會比較順手。他說:「每個人都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有時是董事長,有時是總經理,現時在重大問題上我都要和大家商量,不是我一個人說了算。」
招商局目前總資產達540億元,但當中有不少是不良資產,但秦曉說,招商局在香港註冊,資產的「水份」已較少,「我們的撥備按國際會計標準來處理,內地的公司往往只按投資額的千分之一來撥備,根本不看實際情況,不良資產的數額便會很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