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古鎮古村是種奇妙旅程。既是感觀、視覺的享受,想像間也在享受着獨有的氣氛。超脫時空將生活沉澱,逛古村做得到。曾經對麗江古城和周莊有點遐想,但不忍古城變商場,水鄉淪落墟市,幻夢湮沒。跨越廣西奇岩異石江河縈繞的天賜地貌,黃姚古鎮挺拔其中仍保住千年凝聚的冰清玉潔,發思古幽情,這裏沒叫你失望。
撰文、攝影:藍山
古伯瞪着斗大眼睛咧着嘴,80幾歲仍然腰板挺直,除了耳朵有點不靈光,怎看也不像個古稀老人。「我四代人都住呢度,門口嗰個係我曾孫,前後兩間屋都係我哋嘅,生活好簡單,喺屋企門口擺檔賣吓豆豉、柿餅等土產,兼夾看屋湊孫,都幾寫意㗎!」黃姚鎮二千多人口裏,95歲以上就有40多人,逾百歲人瑞亦有三個,稱她長壽鎮並不為過。「點解咁多人長壽?」問題還差兩個字還沒說完,答案已搶先掩至,「山明水秀嘛!」
黃姚古鎮位處漓江下游昭平縣,姚江、珠江和興寧江從東、西、北三方蜿蜒流經古鎮,彷彿彩帶環繞;而喀斯特地貌的奇峯突現蒼石嶙峋更添古鎮明媚。
拐過飆勁壯碩的龍門榕樹,小門樓下,鼻樑架淡黃鏡框的老者吹着煙圈一派悠然,背後挺一叠磐峯,江水在他腳跟流竄,從門樓框取這景象恍如人景入畫,融合得絲絲入扣;「佢都已經90幾囉!」想不到人和景物都源遠流長。
繼續在鎮內青石板路上蹓躂,光滑渾潤的青石板合共99,999塊滿鋪鎮內九宮八卦陣布局的窄巷里弄,中間並無黏合物,全賴精準尺寸毫厘不差而牢固地拼合,踏足其上着地有勁,無絲毫鬆離,想像已飛馳千百年前工匠鬼斧神工的鋪砌過程。
在青石板路旁邊,幾個穿戴得城市味濃的年輕人舞動畫筆在紙上抹過道道水彩,鎮上一瓦一石瞬間活現紙上,「我哋係廣西美術學院嘅學生,老師安排嚟古鎮寫生,我從未見過咁有規模同完整嘅古鎮,到處都有入畫嘅景色,好靚!」年僅22歲的小葉說得起勁畫得入神,也難怪美籍華人畫家蔡楚夫亦稱譽這裏是人與自然完美結合的藝術殿堂。
古鎮留得住美景亦容得下歷史;雖然當下古鎮建構格局只維持明清餘韻,但遠古發祥自宋帝開寶年間(公元927年)的智慧和氣氛仍綿延千古。
姚江的分支越過竹林溪澗繞進古鎮,一隅有一方古井,遠古的村民在這裏精妙地打造了幾方水池,井水源頭被引入不同的池,然後不住排往溪澗,池水永保鮮活,古村民把池水分隔開食用、洗衣服、洗蔬菜、洗農具等不同功能,這種遠古睿智流傳至今,「每日都有好多村民喺呢度聚集,邊洗邊傾吓家常事,幾好㗎!」村民甲說時一臉自豪富足,這是永不會源自洗衣機旁的愉悅。在古鎮開家流傳的千載年月,當時只有土著黃姓和姚姓兩家人,其後雖然不斷有外姓遷入,但由於鎮內居民信奉「好女不外嫁,好男不外娶,親上加親」的祖訓,鎮內近親聯姻普遍,故此仍以黃姓和姚姓居多,在元朝末年間就取名黃姚鎮。
「我老公都係鎮內人,成世人都喺呢度,只出過一次縣城,呢一世人都係以此為家啦,後生就去咗廣東搵食,我個仔都係,𠵱家咪同個孫相依為命囉!」60多歲的勞婆婆湊着孫仔在門口耍樂,雖然說得有點無奈,但陽光映照下的笑容仍然純真。
黃姚鎮在明朝萬歷年間曾興盛一時,現在眼下布滿的亭臺樓閣和祠堂廟宇就從那年月起修築,至清乾隆年間更為繁榮興旺,而且黃姚人世代崇尚詩書禮樂,人文氣息濃厚,鎮內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橋,有橋必有亭,有亭必有聯,有聯必有匾,楹聯就有197副,牌匾50多塊,當中有光緒御賜滿漢文對照讚頌清廉知縣母親為貴婦人的聖旨牌匾,還有賜予武狀元的《司馬第》匾門頂掛。
「要番份詩啦,我寫㗎,睇完就明白黃姚鎮有幾好!」老伯挪動手裏一叠原稿紙,上面端秀的字體抒發對古鎮的段段情,當遊人接過他的詩作,老伯開懷大笑;「嚟,多送你一本遊覽詞。」
天公作美呈瑞氣 盛世仰慕遊古鎮
珠水龍溪滙姚江 地靈人傑寫新詩
出門提一提
旄行團:九疑山、舜帝陵、秀水狀元樓,三省風情四天團(WAT04-SPC),團費:$869。查詢:21088111(康泰旅行社)
貨幣:HK$100約兌RMB?105
鳴謝:康泰旅行社、廣州中燃國際旅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