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直是派錢了 - 鍾偉民

簡直是派錢了 - 鍾偉民

十月二十三日到澳門文化中心聽「紐約愛樂樂團」演奏,是「國際音樂節」的壓軸節目,奏完柴可夫斯基的《E小調第五交響曲》,劇院銀箔飛舞,圓滿收場。開場前,碰見作曲家韋然,原來他為澳門文化局做「音樂節」的宣傳工作。
「要搞活動,找我們文化局。」林曉白先生知道我「寫過很多本書」,他是特別計劃處的代處長,在大堂迎客,對份內事,充滿熱誠。
樂團就演一場,台上擠了百多樂師,台下,滿座了,才千餘觀眾;簡單說,是一個樂師為十個人演奏;精確點說,是一個樂師攜備樂器從紐約飛到澳門住宿為了一個晚上為十個人演奏;門票,最貴才賣三百八十元,文化局作了多少補貼,可以想像。「填了問卷,散場交回,可領十塊錢。」朋友說:簡直是派錢了。
音樂,當然好,「紐約愛樂」,名牌啊,品質保證,能不好?
向來喜歡德布西的《大海》,他是用音符「描寫」景物的能手,作曲家回憶裏鳶飛魚躍,白浪崩雲的畫面,要閉着眼細聽,才容易在腦海裏還原。
然而,光聽不看,還是太浪費了。指揮洛林.馬澤爾這響噹噹的人物,七十二歲高齡,竟可以在兩個鐘頭內,在指揮台上不斷跳來跳去,手舞足蹈;那雙手,柔中帶剛,剛柔並濟;他棒兒指向東,東邊日出聲隆隆;劃向西,西邊雨聲瀟颯颯;當中一戳,厲害啦,他面前那拉小提琴的黑髮美少女,整夜偷暇攏髮拭汗,好生張皇;這樣的指揮,精力無限,老而彌堅,才真叫好看。
其實,我熱愛交響樂的「雅」日子,是二十歲前幹粗活的時候,操勞過後,浴畢寫作,德布西和華格勒,是一流的背景音樂;後來,多見「文化人」,才漸漸惡而俗。遠離美樂十多年,忽然天籟震耳,還真有點不知所措。好怕多受薰陶,有一天,不再粗言穢語,朋友嫌我風度翩翩,都不把我當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