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英格蘭國家隊出戰斯洛伐克,陣中的戰將如希斯基及艾殊利高爾均遭對方球迷的全場種族歧視侮辱,致令黑人(甚或有色人種)球員受歧視的議題又再成為足球界討論焦點。
文化評論員 湯禎兆
其實,我建議所有有心人不妨一看PhilVasili的作品《ColouringOverTheWhiteLine——TheHistoryofBlackFootballersinBritain》(MainstreamPublishingCompany)(圖),他是這方面的權威,而且也着實在相關領域裏下了不少研究功夫。黑人球員被歧視的問題,有多重複雜因素在背後影響,很難三言兩語說清。
首先,歧視本來就非僅存於圈外,在圈內也難得到全面共識,甚或能令球員自制而置身事外。最著名的例子自然是保加利亞的史岱捷哥夫於九六年歐洲國家盃中,大肆以種族侮辱言語來針對法國隊的狄西里,賽後更承認且沾沾自喜。PhilVasili在書中也提到前紐卡素門將希斯納的經驗,他提到當自己一名隊友和他到區內的中學演講,也直認自己一直對黑人有歧見,而且年少時也是專門侮辱黑人的惡少之一;直至和黑人隊友相處了一段時間後,才得以修正自己的看法。
由圈中的分歧,延伸出來的正好是一種以隊伍為本的fandom文化。英國的青少年一向沉溺於足球狂熱中,往往為求支持一方的勝利,不惜用盡方法去攻擊及批評對方,而其中針對敵方黑人球員作辱罵,幾成為一種慣技。但諷刺的是,他們從來沒有考慮過己方陣內的黑人球員感受,書中提到部份黑人球員看到支持己方的球迷,以種族辱罵的言詞對付對手,往往有哭笑不得的尷尬情況。
上文提到希斯納的另一具代表性的經驗,是提到他有一次在離開球場時,遭一黨街童侮辱咒罵,但當其中一人認出他是希斯納後,便立即蜂擁而上問他索取簽名。他當時的感覺是十分難受
——如果不是因他有一定知名度,相信只會成為另一個沉默的受害人。
事實上,更複雜的因素自然在經濟結構背後操控。過去黑人球員充當廉價勞工的例子多不勝數,甚至有不少情況是遭人刻意剝削的一群。即如非洲前足球先生尼日利亞的耶保亞也曾遭人以二十五萬鎊的賤價合約,被奴隸化地售至葡萄牙的球會。當然,今日的黑人球員對合約認識也再非吳下阿蒙,而知識水平亦已提高了,但黑人球員仍然是普遍較便宜的勞工。
以擁有最多優質黑人球員的阿仙奴為例,他們大部份黑人主力戰將薪酬,和曼聯的同級白人球員仍有近一倍距離,可見要追求平等及無歧視的足球世界,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或許還是黑人名將班尼斯的說話深刻:只要社會一日仍有種族主義存在,足球圈中亦不能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