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最欠缺的,是「個性」。
個性好抽象,也好奢侈。
一個電影,導演有導演的個性、演員有演員的個性、編劇有編劇的個性,還有美術、服裝、音樂、剪接……滙合一起,便是火花。很久很久沒看過「個性電影」──近期電影票價減到二十五元,但我們的時間比較貴。
創作者沒有個性,他的作品同他的人一樣,面目模糊。扔到垃圾堆中,就是一件沒個性的垃圾。
以前,寫作人有自己的風格特色,不看名字,也分得出誰是誰。但現今流行這邊廂當才子,然後變身當文妓。還有翻抄、改造或模仿,當成自己創作。娛樂圈、文化界(如果有)的「人氣偶像」,用錢堆砌,錢可以買到很多,但怎買得起個性?
你們能說得出那群風頭歌手,甲乙丙丁戊有何不同之處?即使小店,也講求「人冇我有,人有我優」的原則,才站得住腳。
──真陰功!傳媒認為葉劉淑儀已是最有個性的高官了,她有做功課而嘴硬,比起庸碌無能之輩勤力些少。惡法與是非黑白自由公義無關。
「個性」之為物,如同「才華」、「良知」……,有就有,冇就冇。並不是憔悴消瘦時乍現的青筋,那麼刻意和着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