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後一直跟特區政府保持較好關係的佛教團體,在昂平發展計劃上與政府意見分歧已存在一段時間,只是沒想到寶蓮寺最終採取與政府公開抗議之封山一周行動。
其實,據報道政府不是沒有讓步,不過只是肯施小恩小惠或退一點點。因為大原則和大方向如收寶蓮寺前面地皮(地壇)、取消巴士站、興建酒店、美食坊和在在茶園加設緊急通道等。這些較大的改動均沒有半點與寶蓮寺妥協,實叫寶蓮寺難以接受。而寶蓮寺監院釋智慧更坦言:「如果政府一意孤行,我們便會在吊車開幕當日開始,無限期維修,到時可能會『大封山』!」
說到底,特區政府對旅遊發展都是一貫採取如此態度,出發點當然是好,希望改善旅遊景觀和增加旅遊景點,但要知道不是每個景點都發展成一模一樣、現代化或商業化的模式才能吸引遊客。我們看到這次的昂平發展計劃、計劃中的大澳發展計劃等,無不是把原有的特色景觀風格破壞,把原有的風景特色、人文資源、自然景觀破壞或打倒重來。
事實上,香港已有太多這種倒模式的觀光區,相信外國遊客或大陸遊客並不希望只看到格式化的景點和景觀,這有如過去二、三十年前在中國大陸看到街上的人都穿相近或相同之服飾沒有分別。
適當地保留原有風貌特色,對本港居民或外地遊客都是一件好事,畢竟景點景觀跟社會一樣,不能是千篇一律沒有特色,這樣的旅遊景點能吸引多少遊客,答案自會在旅客心中。
李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