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年五十八歲,在的士行內女司機而言算是老前輩,有「的士飛鷹」稱號的霞姐,自稱入行二十多年閱人無數,總結出預防被劫兩大法門,一是鑑貌辨色,二是不貪心。她說:「其實賊係有樣睇嘅,大多數都鬼鬼祟祟,眼神閃爍;同時不要貪圖遠程,特別是到大帽山、飛鵝山及新界等偏遠地方,就要格外小心,必要時寧願中途詐肚痛或訛稱壞車,總之食少多覺瞓(教訓)。」
霞姐說,最重要是行家之間守望相助,由於近年經常發生打劫的士事件,不少司機都各自成立聯盟,以六、七人一組,太平時候,可以利用無線電通話器互相通報「邊度有景(有生意)」;遇危急時,又可互相幫助。而霞姐的聯盟叫「飛鷹」。
霞姐又指出,現時不少行家都習武以防萬一,她則學過太極、莫家拳和虎尾棍。她說,在她的「飛鷹」聯盟裏,私下訂出了三個級別的「暗語」,在遇到有可疑客時,他們會暗中按下軚盤上無線電掣,司機便可以毋須拿起通話器與行家對話。
該三級「暗語」,第一級屬於普通懷疑,例如會說「條胎漏氣㖭!」第二級情況比較嚴峻,會說:「迫力油有啲唔妥噃!」第三級就十分危急,背語是「我隻手抽筋呀!」其間當然會夾雜當時的士的位置,讓行家可以前來支援。
霞姐舉出幾個自己和行家的經驗為例子,一次,有行家載客到飛鵝山,他中途懷疑乘客有問題,於是用「暗語」求助,但當幾部行家的士趕到時,可惜來遲一步,該行家經已遭洗劫一空。另一次發生在大帽山,大批行家接到求救「暗語」趕到,成功將賊人擒住。
亦有行家,在抗賊時被刺傷腳筋,從此終身殘廢。霞姐本身曾在二十年前遇劫過一次,當時她第一時間下車,向賊人表示儘管取走車上所有財物,不要傷害她,結果算是破財擋災了。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