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地少人多,城市急速發展,要親睹活在大自然的野生哺乳類動物如穿山甲、豹貓等,可能是「紙(書本)上有、地下無」。有關注野生動物組織呼籲,主管香港動植物公園的康樂文化事務署應收留一些體形細小、沒有覓食能力及受傷的本土野生哺乳類動物,並將公園改變成富香港特色的野生動物公園。
他認為此舉可讓公眾更了解本港的自然生態,還可以減輕失業情況。
野生動物保護基金會創辦人孫啟元昨在記者會上表示,估計現時本港約有二十五種野生哺乳類動物,包括豪豬(即箭豬)、野豬、果子狸、豹貓、赤麂及穿山甲等,每款數量由數十隻至數百隻不等,其中以豪豬及野豬最多,水瀨及穿山甲最少;他希望康文署能善用動植物公園設施,收容及飼養野生哺乳類動物,讓市民提高保育意識之餘,亦可供學生作為活動教材之用。
此外,孫啟元又建議迪士尼公司在本港的迪士尼公園附近興建一個開放式野生動物園,引入長頸鹿、大象、獅子等體形較大的野生哺乳類動物,吸引遊客之餘,亦可提供數以千計的公園保育員、管理員、飼養員及獸醫等職位,減輕本港失業情況。
漁農自然護理署郊野公園護理主任李英銘接受查詢時表示,政府一貫透過法例及保育工作,保護野生哺乳類動物,因此不贊成將動植物公園變成野生哺乳類動物公園。李英銘續稱,野生哺乳類動物應在大自然生活,並非活在公園的鐵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