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叔講股:美股未許一面倒樂觀

陸叔講股:美股未許一面倒樂觀

雖然美股突破8400點水平,即使部份企業業績遜於市場預期,市場反應都稍為樂觀,究竟美股是否真正的見底?我個人認為暫時言之尚早。第一,美國經濟數據仍然反覆,美股升與跌很在乎市場如何演繹這些數據,不過近日市場將視線集中於各大企業盈利,因此,短期美股去向仍受制於企業業績表現。回顧過去兩周美國企業公布的業績,普遍較第2季表現為理想,因而令市場資金再度憧憬而入市,但我看法則較為保守,原因是美國企業第2季度的業績表現相對較差,因而令第3季的業績基數變細,當第3季業績稍為好轉時,令市場有錯覺認為業績由谷底反彈。
若從實際的盈利表現,其實普遍都並非大幅度跑贏市場預期,所以今次美股的反彈升浪,相信是藉近日利好消息而挾上,要確認真正的升市,似乎整體還未配合。若投資者看美股中期表現(約2至3個月),則要留意第4季度業績,原因是普遍企業第3季度業績好轉,比較盈利的基數變大,假若美國經濟未有明顯起色,第4季企業業績有機會表現較差,屆時美股有機會掉頭回落。由是觀之,現時美股走勢仍未許一面倒樂觀。

調低貨幣評級不利經濟
另外,昨日標準普爾調低香港本地貨幣長期評級至「負面」,港股反應卻不大,這並不是市場對有關消息視若無睹,只不過近日股市欠缺明確方向,淡友也不敢貿然借消息將股市推低。然而,長遠而言,貨幣評級被調低跟個別企業借貸評級被調低不同,實際市場反應難以估計,但平情而論,這個消息對本港積弱的經濟,始終有負面影響,日後有時間再跟大家探討這個問題。
轉眼間,「陸叔講股」跟大家共度了3載,由於專欄所限,所寫的都離不開大市及個別股份,有時候,總覺得發揮空間有限,尤其是跟投資者交流多了,發覺他們的投資態度跟以前有很大分別:過往他們會直接問甚麼「號碼」可以買?但現在他們會更深入去了解所投資的股票的背景,評估自己所能承受的投資風險等。由此可見,投資者較以前更為成熟。
由於投資者的質素不斷提高,他們所希望得到有關投資方面及產品的知識也特別多,加上近年市場興起個人「投資理財」概念,單單「講股」已不足以應付市場的要求,有見及此,由下周一起,「陸叔講股」亦會轉為「陸叔理財」,刊於本報新增的理財版,希望能夠在股票以外與投資者有更多交流。我深信,新專欄的內容會更加豐富,更多空間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及體會,與大家分享。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