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日談到簡單的滙率報價,例如假設現時美元現貨報價是這樣:
USD÷HKD=7.8000
意思就是1美元可兌7.8000港元,又或者可以理解為1美元的本地(香港)格價為7.8000港元。習慣上滙率是以小數點後4個位為準,最後一個數位,亦即0.0001,稱之謂1點子。
1年期美電升水300點子又怎樣理解?這句說話是表示1年期美元滙價比對現時滙價多300點子,亦即0.0300。把7.8000再加上0.0300,便得出一年期的美電滙價為7.8300。以百分比計,1年期美電價格比對現貨價格上升了0.3846%。
滙率上升,代表外幣價格升值(亦代表本地貨幣貶值),以上述例子而言,則可以理解為美元看升(未來1年之內),港元則看跌。可是0.3846%的升水,並不算是一個很大的升幅。
當然如果是買賣槓桿外滙,買賣的金額可以放大數十倍,那麼就算微至0.3-0.4%的回報,經過放大之後,就會變成可觀的回報。
如果現時買美元,只用付出7.8港元的價錢,如果要鎖定滙價,買入1年期的美電,便要多付300點子,亦即0.38%。究竟有哪些人會買貴些的遠期美電?是炒家?投資者還是一些用家(例如商業機構,全資在港的子公司等)?明天再談。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