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宵人靜,對一群群夜夜不歸家的青少年(夜青)來說,這時才是擺脫約束、快樂時光的開始。根據社會福利署數年前的統計,全港每晚約有一萬名青少年在街上流連,但社工界估計,夜青人數至今已增長至五萬名。青少年問題到底有多嚴重?十六歲的媽媽與十七歲的爸爸,帶着一歲多的女兒,每天通宵在街頭蹓躂--小雯、波仔與琪琪一家三口的故事,令成年人世界響起警號。
在大埔某屋邨的公園和球場上,幾乎每晚深宵都有大群衣飾趨時的少男少女,漫無目的地瘋癲嬉戲,旁若無人;而人群中,有一個長得像個洋娃娃、正在牙牙學語的小女嬰,跌跌撞撞地踏着她的人生步,格外惹人注目。
小女嬰名叫琪琪,今年一歲多。她的媽媽小雯,兩年前剛十四歲時,與同邨的十五歲少年波仔偷嘗禁果,結果生下了她。這個「未夠秤」的三人小家庭,是屋邨每晚夜青派對的忠實擁躉。
每天晚飯過後,小雯和波仔都會帶同琪琪準時出現在屋邨的休憩場上,與一群夜青談天說地,打發時間。小雯一邊抽煙,一邊抱着女兒跳舞,琪琪在這班才十來歲的「叔叔阿姨」之間穿梭追逐,玩得興奮時,尖叫聲劃破寂夜;玩累了,就伏在「大人」的肩膀上,直到天邊吐白,小夫妻才抱着掛着兩個熊貓黑眼圈的琪琪回家去。
「琪琪爛瞓過我,有時瞓到日上三竿。」稚氣未除的小雯說。白天大部份時間,一家三口都在家睡大覺,波仔偶爾會出外打散工,小雯睡醒後胡亂安排點飯菜給女兒吃,梳洗打扮一番,又準備上街夜遊。
「讀小學嗰陣,阿爸阿媽分開咗,我就開始呢種生活。有時去到天光,唔想返屋企,阿媽都冇我符;朝早聽見阿媽出街,咪叫佢留低錢畀我食飯同去玩囉!」升中後,小雯戀上卡拉OK和的士高,偶爾會吃fing頭丸,未幾認識了同是來自破碎家庭的波仔。
兩年前,小雯意外懷孕,波仔曾想過要她墮胎,但最後兩人還是鼓起勇氣,告知父母。小雯媽媽為此哭了一大場;波仔的父母在社工勸導下才放下大棍,不以家法侍候。
小雯坦言:「最初知道有咗,好驚,好彩自己生得細粒,唔係好見肚,直到要生之前,重以為自己發緊夢,生咗出嚟先知真係做咗媽媽……分娩嗰一刻冇好痛嘅感覺,同上洗手間冇乜分別。」
轉眼近兩年,琪琪已一歲多,現年十六歲的小雯和十七歲的波仔,一家三口住在由家人付租金的公屋。為了家計,波仔做過餐廳樓面、清潔工人、跟車工人兼職,但每月仍入不敷支。
「淨係個女嘅奶粉同尿片錢就最少成千蚊!試過個女病咗,要同領綜援嘅阿媽借錢睇醫生。我同波仔又大煙癮,惟有食私煙盡量慳番啲。」由於有份無名,小夫妻不能申請綜援。小雯正學做推銷員,希望能幫輕一點家計。
問起未來的人生目標,小雯說,首先希望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其次是花七百元正式註冊結婚;而最大心願就是有一天可以一家三口,還有波仔親手送贈的小熊雲妮公仔,一起到日本旅行。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