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北上發展的機會愈來愈多,但未試過在內地工作的人,始終有些憂心。這也難怪,對大部份港人來說,本地與國內的工作模式分別很大,更何況不同省市文化各異,初次北上者須花一點時間適應。故此,北上前宜先了解大陸各地的工作文化,並認清內地人才需求的市況,以減少碰釘。
若要了解內地的工作環境及文化,向「過來人」請教固然有幫助,而更全面的做法是,同時諮詢國內人事顧問的意見。深圳市思湃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顧問行政總裁兼首席顧問何紅雨(圖)表示:「其實現時在國內,不管是跨國公司、香港公司還是中國本地企業,他們對人才需求之大是前所未有的。」
「現在中國對通訊、電子、電訊以及碼頭管理的專業人士需求很大。此外,在中國與世界接軌的情況下,金融和法律人才的需求也大。各行企業四出尋找人才時,除本土市場,也會先看香港市場,因為香港鄰近內地,而且具共通溝通語言。」
雖然香港有着種種優勢,但何紅雨指出,部份企業為增加競爭力,也會聘請外國專才,可見北上求職還需面對外地競爭。
至於港人最具優勢的行業,必然是金融和財務。她指出:「特別是金融服務和財務有關的行業,需求很大,因為中國的投資公司須按國際規矩做事,毫無疑問這方面香港人佔優勢。因大家溝通起來較方便,相比歐美或日本人才較優。」
不過,即使擁有國內渴求的專長,也須適應當地的處事方式和文化,有意北上者不能掉以輕心。何紅雨表示,在國內不同地區工作會有少許差異。「在華南地區,如廣東和福建,香港人較易適應,因文化、語言差異不大,經濟及管理模式的差距也較少。至於在華東工作有一個好處是,上海的發展速度很快,薪酬增長明顯。」
她指出,3年前上海的薪酬排名佔全國第2位,現在已升至第1位。然而,華東地區的人多說家鄉話,最明顯的是,當上海人走在一起,多以上海話溝通,港人在當地工作須克服這心理障礙。
而華北地區,雖然以普通話溝通,但商業文化與華東和華南地區有着很大差別,何紅雨舉例說:「北京的社會保險很誇張,差不多超過城市訂下的最低生活保障,每個月逾500元。但深圳一般只是200元,差別很大。」
記者:袁國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