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情緒病心理藥物齊下

治情緒病心理藥物齊下

【本報訊】中文大學精神科學系教授李誠表示,青少年患上情緒病成因有很多,可能是他的性格特質使然,例如缺乏自信心;或是人際關係欠佳,無法與人合得來;又或是家庭問題,如父母離婚、曾受虐待或曾遭性侵犯等。同時,家庭成員中曾患此病症的,亦會加深患病的可能性。

三成人曾患抑鬱症
李誠教授指出,治療青少年情緒病的方法可分心理及藥物兩方面,心理治療又可分個人認知治療、家庭和小組治療等。李教授說,目前很多人都將心理治療當作輔導,他認為心理治療應該是長久和持續性的,醫生要一星期見病人一次,連續見十二至二十星期,方才有效。
在藥物方面,李教授稱,經最近一些研究發現,目前成年人所服的部分藥物對青少年同樣有用。他說,很多人會將青少年的情緒病當作是他們的行為問題,其實青少年不想或不願上學;不參與社交活動;甚至經常頭暈、頭痛及肚痛,𠝹手等情況都可能是情緒病的一種,有時連青少年患者本身都不知道已患上這類病症,沒有及時治療。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研究發現,抑鬱是本世紀最常見的精神病。資料顯示,約有三成人在一生中曾患上中度至嚴重的抑鬱症。另外,在自殺人口中,三成是患有精神病的年輕人,多數是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