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通縮已成香港經濟癌細胞 - 盧峯

蘋論:通縮已成香港經濟癌細胞 - 盧峯

雖然香港的破產申請個案數字已有穩定下來的迹象,雖然香港的失業率已從兩個月前的高峯輕微回落,但只要看看最新公布的通縮數據就可知道本地經濟不僅未脫離險境,反而有愈陷愈深、活力愈來愈缺乏的情況。若果通縮的問題始終無法改善,那失業率的回落幅度將會很有限,並極可能在短期內迅速回升。

消費者推遲購物
根據政府剛公布的數字,九月份的消費物價指數按年下跌百分之三點七,比八月份的下跌百分之三點三更差。也就是說,最新的數字不僅顯示通縮是揮之不去的頑疾,而且正像癌細胞那樣不斷滋長,吞食本地經濟的活力。
應該看到,長期通縮跟長期通脹一樣有害。長期的通縮令消費者形成一種心理預期(expectation),認定物價「明天會更低」,故此把購買的決定盡量推遲甚至取消,以等待手上現金的購買力上升。當大部份消費者有這樣的預期並因此而撙節消費時,本地的消費市道怎能不疲弱不振、甚至在不斷減價促銷下也沒有起色呢?
通縮除了會扭曲及推遲消費者的行為外,更會大大加重投資者及借貸人的負擔,從而窒礙企業的投資意欲。要知道通縮意味現金價值增加,投資者在這樣的環境下自然以「持盈保泰」及保本為首要目標,不會貿然擴大投資的規模;再加上通縮令實質利率上升,無形中增加了企業的借貸成本,也令企業原本的債務負擔加重。在這樣的雙重打擊下,本地的私人企業投資怎會不死氣沉沉呢?

投資者持續觀望
更可怕的是,現在香港面對的是進一步惡化的通縮困境。本地消費者將發現物價仍在繼續下跌,而且跌的愈來愈厲害;而投資者也會看到,手上的現金正隨着通縮繼續升值。結果是,消費者只有進一步收緊消費開支,而投資者則情願繼續觀望而不願冒險投資。當本地消費市道因通縮加劇而進一步疲弱、當投資者因通縮加劇而放慢投資步伐時,本地經濟活動自然像洩氣的氣球那樣不斷萎縮,到時候失業情況怎能不惡化呢?
(圖)通縮持續,扼殺了本港消費市場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