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通縮問題惡化,九月份的整體消費物價指數較去年同期大幅下跌百分之三點七,是自二○○○年以來的最大跌幅。政府統計處解釋,跌幅擴大是因為基本食品、流動電話服務費、旅遊費用、私人房屋租金及衣履價格下跌所致。有學者表示,數據反映市民消費意欲十分低迷,零售業尚有一段頗長的艱苦經營時期。
統計處數據顯示,在各類消費項目中,電力、燃氣及水的指數,在九月份錄得最大的按年跌幅,較去年同期下跌百分之八點四。統計處官員解釋,這是因為港府寬減差餉、水費及排污費的措施所致。
而跌幅較小的類別計有住屋、耐用物品、雜項服務、食品及外出用膳等。另一方面,九月份錄得價格最大升幅的是煙酒類,消費物價指數上升百分之二點二。
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余鵬春指出,市民消費信心疲弱,加上股市及樓市仍未恢復穩定,預計今年全年零售業總銷貨額將下跌百分之四至五,銷貨量下跌百分之二至三。他估計零售業短期內難以復甦。
中文大學經濟系副教授關焯照稱,數據反映本港上月份的經濟表現十分惡劣,相信要待通縮收窄、甚至零通脹或出現溫和通脹,本港才算是步入經濟復甦期。
另一方面,對於社聯行政總裁方敏生建議,按通縮削減綜援,應由九九年開始計算,即約百分之五,社會福利署署長林鄭月娥表示,有關按通縮削減綜援的計劃,應該由九六年開始的百分之十一點一作計算,因九九年削減三至四人家庭的綜援金,是自力更生計劃的檢討結果,與通縮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