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說:「人之患在好為人師。」原來王勉對這句話,還作了些詮釋:「學問有餘,人賞於己,不得已而應之,可也。若好為人師,則自足而不復有進矣,此人之大患也。」讀報,見有講老師的,引了這麼一段。
手邊無書,抄人家引文,算是「二手學問」;二手學問,大概沒二手煙那麼害人。師跟「患」,本來不該扯上關係;師而成患,只因為「自足而不復有進」。這「自足而不復有進」,字字鏗鏘,簡直是不少好為人師,或者貪圖穩定薪俸而為師者的寫照。
當老師,我總覺得,不僅是一門職業,還該是一個人的事業;老師對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該有嚴格的要求;我們對老師,也該有嚴格的要求;如果你不想人家看重你,大可以不教書;我們說教書,其實是教人;其身不正,教甚麼?怎麼教?
有些老師「業餘」的最大嗜好,是打麻將,除了牌局上的事,甚麼都不關心,這就是「自足而不復有進」。妖邪橫行,講使命,好像過了時;但當老師,總得有點使命感;認為學生品質日劣,無可藥救,可以轉行;學生腐爛,老師難道陪他們一起爛?
過去,我有幸遇過幾位好老師,不是他們教會我甚麼東西,而是旁觀老師的行止風範,我學到一點點重要的東西。
自足而不復有進,不可為師;自賤而不復有進,或者自欺而不復有進,更不可為師;心不正,不可為師;身不正,也不可為師。如果把「教書」只看成是「知識傳授」,我希望「老師」這種發聲物,早日給電腦和互聯網淘汰。「黑就是黑,白就是白,老師這就來教你們怎麼做人!」為師之道,在乎心誠。我沒資格當老師,再來說教,就淪為人之患,大家不責怪,我都痛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