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8月份貿易赤字擴大至385億美元,是歷來單月最高水平,原因來自家庭耐用品及其他消費品進口急升,以及原油入口總額上升所致;至於出口則下跌,主要是資本財(capitalgoods)包括飛機及大型生產機械出口下降造成。
出口下跌,反映全球經濟放緩,需求萎縮;進口增加則大部份是因為置業人士踴躍,導致家電、家具及其他有關用品增加引致。
有部份經濟學者憂慮,美國經常帳赤字持續擴大,假若沒有足夠資金流入填補大量美元流失之缺口,強美元政策可能會被動搖,美元不難遭到拋售。
筆者不排除有這個可能性,不過若以目前形勢來衡量,美元並沒有大跌之虞。
環顧全球其他主要經濟體系之經濟表現遠遜美國,歐洲在結構改革方面障礙重重,導致失業率高企,內需又極度疲弱,經濟增長似有還無,加上歐元區核心成員國有被迫違反「穩定及增長條約」限制財赤上限之必要,防線一破,後果難以預料,故此歐元始終令投資者放心不下。
內傷嚴重之日本,已使到決策者束手無策,唯一方法便是反傳統使出「怪招」,不無令人感覺已到藥石亂投之地步,結果怎樣,真是天曉得!
那麼國際資金不是投向相對「穩陣」的美國,又能往何處跑?問題是,暫時是能支撐住美國經濟的房地產市道一旦冷卻,美國消費者已至無力挽時(剛公布的9月份領先指標下跌0.2%,是連續4個月下跌,是否已露端倪?),依賴出口推動經濟增長之國家(包括歐洲和日本),將受嚴重打擊,全球經濟豈不是……?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