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智慧:匯率牽涉兩地貨幣

投資智慧:匯率牽涉兩地貨幣

近日遠期美電大幅上升,如比對現滙,1年期美電高水300多點子;兩年期的美電更高水至600多點以上。電視、電台往往把遠期美電的高水情況,視為港元滙率的風險,因而擔心到聯繫滙率的穩定性,害怕再有大鱷衝擊港元,影響香港經濟的穩定性。
股市當然會受這些負面消息的影響,或多或少會有所波動,但事實上,甚麼才是遠期美電?遠期美電的升水(溢價)應該怎樣理解?溢價上升又是否真正反映港元脫鈎的可能性?
滙率是一個很特別的價格,相信大家都知道1美元兌7.8港元,假設這個滙價是現時現貨的報價,那麼外滙報價會這樣寫:
HKD/USD=7.8000
分子HKD是港元的英文縮寫,分母的USD是美元的縮寫,公式右面的數為7.8000,是一個小數點後4位的數字,數字單位是港元。
簡單來說,公式所表達的意思是一美元這種外國貨幣(分母的貨幣),在香港本地(分子的貨幣)會值多少錢?答案是7.8000,這7.8000港元就是1美元的本地價格。
這種牽涉兩地貨幣的價格,叫做滙率(因為公式之中牽涉分子及分母的兩種貨幣),又稱之為滙價(代表外幣價格的意思)。
外滙滙價最少叫價單位為0.0001,又稱之為一點子,這是外滙競價的最低上落單位。至於美電高水如何理解?明日續。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