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十幾天,隨着美國為攻打伊拉克而作的準備步步升級,恐怖主義的爆炸聲與槍擊聲也在亞洲、美洲、歐洲連番響起。國際秩序正受到嚴重破壞,全世界人民的平靜、守法的生活也有迹象陷入恐懼之中。不僅經濟全球化受到拖累,而且全球的政經環境,也蒙上陰影。
國際間對使用武力,本有一定的準則,即任何軍事行為都應以軍事目標及軍隊為攻擊對象。「九一一」的恐怖主義襲擊,以平民為攻擊對象,使這一準則受到了破壞。無辜的平民百姓置身險境,工作、生活、旅行的安全都受到威脅。世界上還有規範人類行為的秩序嗎?恐怖主義受到全球絕大多數國家的譴責,全球多數國家支持美國反恐,也是應有之義。
美國進攻阿富汗,受到多數國家支持,包括回教國家在內。原因是這種針對無辜百姓的恐怖活動,對所有國家的管治都是威脅。多數國家相信「九一一」是拉登發動,而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權卻給拉登提供了保護。因此,多數國家支持美國攻阿。
國際間,對國家與國家之間開戰的正當性,也有一定的準則,主要是必須「後發制人」。也就是說,某一國家必須有具體的侵略他國的行動,或有足夠證據證明,它支持或幕後策動某種以武力破壞國際秩序的行動,才可以對這個國家開戰。比如一九九一年的海灣戰爭,伊拉克侵入科威特,又比如阿富汗包庇了拉登,美國就都有出兵的正當性,而且也取得聯合國的支持。
但美國這次計劃攻打伊拉克,卻缺乏這種「後發制人」的正當性。布殊主義聲稱因為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隨時可能發動戰爭,因此要先發制人地對伊拉克開戰。但首先,世界上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國家很多,這決不能成為對伊拉克開戰的理由;其次,伊拉克已同意讓聯合國的武器調查團到伊拉克任何地方檢查,若查到有這類武器即予銷毀;其三,並沒有足夠證據證明伊拉克對拉登的阿蓋德組織有實際的支持。因此,儘管美國國會已授權總統可向伊拉克動武,但聯合國安理會仍有幾個國家對美國的決議案有保留。
恐怖主義者破壞了人類社會不傷害無辜平民的國際準則;美國要攻打伊拉克又破壞了國際間開戰的後發制人的準則。隨着美國攻伊的步調加快,恐怖主義活動也同步在全球出動,發起連串攻擊,造成全世界人心不安。兩者產生了互相激蕩的惡性循環。
美國要打下伊拉克,應不會困難。但對躲在暗處的恐怖分子和恐怖主義團體卻沒實際的破壞作用,反而會刺激他們的報復心理,於是世界更永無寧日。